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基于耦合法的花卉主题公园景观生成策略研究--以江苏南京市花卉公园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相关概念阐述第13-18页
        1.2.1 花卉主题公园的兴起第13-14页
        1.2.2 花卉主题公园的类型第14-17页
        1.2.3 花卉主题公园的一般特征第17-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2页
        1.3.1 花卉主题公园的发展第18-20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20页
        1.3.3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4 花卉主题公园发展趋势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2-27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页
        1.4.2 研究方法第22-25页
        1.4.3 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二章 世界范围内花卉主题公园案例规划设计研究第27-51页
    2.1 世界范围内花卉主题公园的发展研究第27-28页
        2.1.1 花卉主题公园在全球的发展第27页
        2.1.2 世界范围内花卉主题公园案例研究意义第27-28页
    2.2 荷兰库肯霍夫公园第28-35页
        2.2.1 项目概况第28-29页
        2.2.2 设计手法解析第29-34页
        2.2.3 主题景观特征研究第34-35页
    2.3 日本足利花丼公园第35-39页
        2.3.1 项目概况第35-37页
        2.3.2 设计手法解析第37-39页
        2.3.3 主题景观特征研究第39页
    2.4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第39-43页
        2.4.1 项目概况第39-40页
        2.4.2 设计手法解析第40-42页
        2.4.3 主题景观特征研究第42-43页
    2.5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第43-46页
        2.5.1 项目概况第43-44页
        2.5.2 设计手法解析第44-45页
        2.5.3 主题景观特征第45-46页
    2.6 南京情侣花卉园第46-49页
        2.6.1 项目概况第46-47页
        2.6.2 设计手法解析第47-48页
        2.6.3 主题景观特征研究第48-49页
    2.7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花卉主题公园主题景观设计基本内容第51-75页
    3.1 花卉主题公园设计的基本原则第51-55页
        3.1.1 景点多样性与主题统一性结合原则第51页
        3.1.2 功能多样化原则第51-52页
        3.1.3 生态性设计原则第52-53页
        3.1.4 表达创新性原则第53-54页
        3.1.5 造景艺术性原则第54-55页
        3.1.6 养护经济性原则第55页
    3.2 花卉主题公园主题景观的构成要素第55-58页
        3.2.1 显性要素第55-57页
        3.2.2 隐性要素第57-58页
    3.3 花卉主题公园主题景观特征第58-63页
        3.3.1 区域性第58-59页
        3.3.2 季节性第59页
        3.3.3 生态性第59-60页
        3.3.4 体验性第60-61页
        3.3.5 娱乐性第61-62页
        3.3.6 文化性第62页
        3.3.7 独特性第62-63页
    3.4 花卉主题景观内容定位第63-64页
        3.4.1 花卉主题公园的主题定位第63页
        3.4.2 花卉景观的主题表达第63页
        3.4.3 局部主题与整体主题的整合方式第63-64页
    3.5 花卉主题公园主题景观的功能第64-66页
        3.5.1 观赏娱乐功能第64页
        3.5.2 科普教育功能第64页
        3.5.3 参与体验功能第64-65页
        3.5.4 植物保护功能第65页
        3.5.5 康体健身功能第65-66页
    3.6 花卉主题公园主题景观的类型第66-74页
        3.6.1 基于场所地形第66-69页
        3.6.2 基于场所生境第69-73页
        3.6.3 主题花卉与建筑、建筑小品组合第73页
        3.6.4 主题花卉与园路组合第73-74页
    3.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基于耦合法的花卉主题公园主题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第75-97页
    4.1 花卉主题公园语境下“耦合“的释义第75-76页
        4.1.1 耦合的目标:建立“花卉”为核心的动态景观系统第76页
        4.1.2 耦合的标准:设计目标、花卉主题、场所三者之间的互适度第76页
    4.2 影响花卉主题公园主题景观规划设计的因素第76-86页
        4.2.1 城市区域背景第76-77页
        4.2.2 市场定位研究第77-81页
        4.2.3 场所环境研究第81-86页
    4.3 基于耦合法的花卉主题公园主题景观设计原则第86-87页
        4.3.1 生态性原则第86页
        4.3.2 地域性原则第86页
        4.3.3 主题性原则第86-87页
        4.3.4 文化性原则第87页
        4.3.5 创意性原则第87页
    4.4 基于耦合法的花卉主题公园主题景观设计框架第87-88页
        4.4.1 设计框架的内容第87-88页
        4.4.2 设计框架的建立第88页
    4.5 基于耦合法的花卉主题公园主题景观设计策略第88-96页
        4.5.1 宏观策划第88-91页
        4.5.2 中观规划第91-92页
        4.5.3 微观设计第92-96页
    4.6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实践佐证——江苏南京市花卉公园规划设计第97-121页
    5.1 江苏南京市花卉公园项目背景与意义第97-99页
        5.1.1 项目背景第97-98页
        5.1.2 技术路线第98-99页
    5.2 宏观策划第99-104页
        5.2.1 城市特质研究第99-100页
        5.2.2 旅游市场分析第100-103页
        5.2.3 主题解析第103页
        5.2.4 项目策划第103-104页
    5.3 中观规划第104-111页
        5.3.1 场所环境分析第104-109页
        5.3.2 规划定位第109页
        5.3.3 规划目标第109页
        5.3.4 规划原则第109-110页
        5.3.5 规划布局第110-111页
    5.4 微观设计第111-121页
        5.4.1 设计原则第111-112页
        5.4.2 设计思路第112-113页
        5.4.3 功能分区第113-114页
        5.4.4 主题游线组织第114-115页
        5.4.5 特色主题景观营造第115-12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第121-123页
    6.1 总结第121页
    6.2 建议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图表目录第129-133页
附表一: 南京地区适生花卉(春花)第133-136页
附表二: 南京地区适生花卉(夏花)第136-138页
附表三: 南京地区适生花卉(秋花+冬花)第138-141页
作者简介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600MPa级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雨水花园集中入渗规律监测与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