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可更换耗能连接及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构造 | 第11-13页 |
1.3 节点半刚性特性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3.1 节点弯矩-转角特性的描述 | 第14-15页 |
1.3.2 含有半刚性节点的框架分析计算 | 第15页 |
1.4 装配式框架抗震及耗能连接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1 装配式框架抗震性能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4.2 金属屈服耗能装置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5.1 可更换耗能连接的刚度特性 | 第18页 |
1.5.2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半刚性特性 | 第18-19页 |
1.5.3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分析 | 第19页 |
1.5.4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二次受力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2章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理论分析 | 第24-36页 |
2.1 可更换耗能连接部件层次分析 | 第24-26页 |
2.2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层次分析 | 第26-27页 |
2.3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层次分析 | 第27-34页 |
2.3.1 半刚性框架梁的等效抗弯刚度 | 第27-29页 |
2.3.2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位移放大系数 | 第29-32页 |
2.3.3 可更换耗能连接核心板尺寸参数取值要求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第3章 可更换耗能连接相关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 第36-54页 |
3.1 材料性能试验 | 第36-37页 |
3.2 可更换耗能连接部件试验 | 第37-40页 |
3.3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试验 | 第40-44页 |
3.3.1 试验装置设计 | 第40-43页 |
3.3.2 试验加载制度及数据采集 | 第43页 |
3.3.3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弯矩-转角曲线 | 第43-44页 |
3.4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数值模拟 | 第44-51页 |
3.4.1 规范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44-46页 |
3.4.2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 第46-50页 |
3.4.3 节点有限元模型 | 第50-51页 |
3.4.4 数值模拟结果及对比 | 第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4章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弹性设计方法研究 | 第54-68页 |
4.1 设计流程与设计算例 | 第54-58页 |
4.2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对比 | 第58-64页 |
4.2.1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等效半刚性系数的确定 | 第58-60页 |
4.2.2 考虑梁端开裂后单层单跨框架的抗侧刚度对比 | 第60-64页 |
4.3 含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二次受力分析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总结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