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系统的优化探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电动修复技术概述 | 第10-14页 |
1.2.1 电动修复技术的主要机理 | 第10-12页 |
1.2.2 电动修复增强技术 | 第12-14页 |
1.3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4-1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2.1 实验设备及试剂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5页 |
2.2.1 设计及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2.2.2 电动修复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2.2.3 分析方法 | 第20-25页 |
第3章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25-29页 |
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 第25页 |
3.2 土壤酸碱缓冲能力测试 | 第25-26页 |
3.3 土壤Pb形态分析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4章 电动修复的影响因素探究 | 第29-45页 |
4.1 引言 | 第29页 |
4.2 不同电解液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29-32页 |
4.2.1 土壤Pb含量变化分析 | 第29-31页 |
4.2.2 电流变化分析 | 第31-32页 |
4.3 不同电压梯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32-34页 |
4.3.1 土壤Pb含量变化分析 | 第32-33页 |
4.3.2 电流变化分析 | 第33-34页 |
4.4 更新阴极液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34-38页 |
4.4.1 土壤Pb含量变化分析 | 第34-35页 |
4.4.2 电流变化分析 | 第35-36页 |
4.4.3 土壤pH变化分析 | 第36-37页 |
4.4.4 土壤Pb形态分析 | 第37-38页 |
4.5 不同修复周期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38-42页 |
4.5.1 土壤Pb含量变化分析 | 第38-39页 |
4.5.2 电流变化分析 | 第39-40页 |
4.5.3 土壤pH变化分析 | 第40页 |
4.5.4 土壤电导率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4.5.5 土壤Pb形态分析 | 第41-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5章 电动修复-树脂墙联用技术 | 第45-53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EK-RB修复 | 第45-48页 |
5.2.1 土壤Pb含量变化分析 | 第45-46页 |
5.2.2 Pb去向分析 | 第46-47页 |
5.2.3 电流变化分析 | 第47页 |
5.2.4 土壤pH变化分析 | 第47-48页 |
5.3 EK(E)-RB修复 | 第48-52页 |
5.3.1 土壤Pb含量变化分析 | 第48-50页 |
5.3.2 Pb去向分析 | 第50-51页 |
5.3.3 土壤pH变化分析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