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 1.2.1 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1.2.2 锂离子容量估计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1.2.3 锂离子电池模型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提要 | 第24-25页 | 
| 第2章 锂离子电池测试方法 | 第25-33页 | 
| 2.1 BMS检测功能 | 第25-28页 | 
| 2.2 锂离子电池离线测试方法 | 第28-3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锂离子电池容量估计 | 第33-43页 | 
| 3.1 电池容量估计的电化学原理 | 第33-37页 | 
| 3.2 基于ICA曲线的容量估计方法 | 第37-40页 | 
| 3.3 实验验证 | 第40-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锂离子电池直流内阻模型参数辨识 | 第43-58页 | 
| 4.1 模型参数辨识方法介绍 | 第43-44页 | 
| 4.2 锂离子电池直流内阻模型参数辨识原理 | 第44-47页 | 
| 4.3 实验设计 | 第47-48页 | 
| 4.4 测试结果与参数辨识 | 第48-57页 | 
| 4.4.1 消除电池的温升效应 | 第48-51页 | 
| 4.4.2 电池OCV与直流内阻参数辨识 | 第51-52页 | 
| 4.4.3 OCV精度比较 | 第52-54页 | 
| 4.4.4 直流内阻精度比较 | 第54-56页 | 
| 4.4.5 实验耗时与耗能 | 第56-5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锂离子电池阶跃电流动态模型 | 第58-71页 | 
| 5.1 锂离子电池阶跃电流动态介绍 | 第58页 | 
| 5.2 锂离子电池阶跃电流模型及机理 | 第58-61页 | 
| 5.3 模型参数的求取及温度、电流、SOC对模型参数的影响 | 第61-69页 | 
| 5.3.1 参数a(I,T)和b(I,T)的求取 | 第61-64页 | 
| 5.3.2 电流对模型参数的影响 | 第64-66页 | 
| 5.3.3 温度对模型参数的影响 | 第66-67页 | 
| 5.3.4 不同SOC对模型的影响 | 第67-69页 | 
| 5.4 三元电池 | 第6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