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1 土壤污染严重 | 第10-13页 |
1.1.2 地方政府财力吃紧 | 第13-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1.2.3 对国内外文献的简要评述 | 第2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第22-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4 论文创新点与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23-24页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页 |
1.4.2 论文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23-24页 |
第2章 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理论分析 | 第24-35页 |
2.1 土壤修复PPP模式政府投资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2.1.1 土壤修复和PPP模式的定义 | 第24-25页 |
2.1.2 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问题内容及投资形式概述 | 第25-27页 |
2.2 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的一般理论基础 | 第27-32页 |
2.2.1 自然垄断理论 | 第27-29页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9页 |
2.2.3 政府补贴理论 | 第29-30页 |
2.2.4 外部性理论 | 第30-32页 |
2.3 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的现实理论分析 | 第32-33页 |
2.3.1 土壤修复采用PPP模式的理论必然性 | 第32-33页 |
2.3.2 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的理论必然性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问题 | 第35-43页 |
3.1 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问题的产生条件 | 第35页 |
3.2 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问题 | 第35-41页 |
3.2.1 有关政府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 | 第35-38页 |
3.2.2 政府投资的融资渠道狭窄和预算和债务的审核标准不完善 | 第38页 |
3.2.3 政府对土壤修复PPP模式的资金运作以及对土壤修复公司没有专门的监督评价机构 | 第38-40页 |
3.2.4 政府缺乏资金运行效率意识和让利意识 | 第40-41页 |
3.2.5 土壤修复行业人才稀缺和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国外土壤修复PPP模式政府投资的国外案例分析 | 第43-49页 |
4.1 世界各国对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采取的措施 | 第43-48页 |
4.1.1 美国 | 第43-46页 |
4.1.2 德国 | 第46-48页 |
4.2 国外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的分析与经验借鉴 | 第48-49页 |
第5章 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的国内案例分析 | 第49-56页 |
5.1 目前我国颁布的土壤修复有关法律 | 第49-50页 |
5.2 具体案例——竹埠港案例 | 第50-55页 |
5.2.1 背景介绍 | 第50-51页 |
5.2.2 政府采取的措施 | 第51-55页 |
5.3 国内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的分析与经验借鉴 | 第55-56页 |
第6章 土壤修复PPP模式的政府投资的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6.1 完善有关政府投资的法律法规,提高透明度 | 第56页 |
6.2 健全政府的融投资渠道和预算及负债审核标准 | 第56-57页 |
6.3 建立专项高效项目运行机构、项目资金运行监管机构 | 第57-58页 |
6.4 建立项目审核机构,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意识,提高政府对土壤修复PPP项目的好坏判断意识 | 第58页 |
6.5 加大对土壤修复地区和科技创新补贴支持力度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