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水环境有机微污染物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2.1 生物处理方法 | 第9-11页 |
1.2.2 物理处理方法 | 第11-12页 |
1.2.3 化学处理方法 | 第12-14页 |
1.3 介体电化学氧化技术 | 第14-16页 |
1.3.1 介体电化学氧化技术 | 第14-15页 |
1.3.2 基于Co(III)/Co(II)的介体电化学氧化技术 | 第15-16页 |
1.4 目标污染物的选取 | 第16-19页 |
1.4.1 抗生素类有机污染物 | 第17-18页 |
1.4.2 合成药物类有机污染物 | 第18-19页 |
1.4.3 化工原料类有机污染物 | 第19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1-25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1-22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22-23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2.3.1 液相中目标污染物浓度的分析方法 | 第23页 |
2.3.2 反应液中Co3+相对浓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3 总有机碳(TOC)测定 | 第24-25页 |
3 MEO/Co(III)体系对典型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25-39页 |
3.1 MEO/Co(III)体系对SMX、TC、CBZ、DCF、苯酚和NB的去除比较 | 第25-27页 |
3.2 MEO/Co(III)体系的有机物的矿化能力评估 | 第27-29页 |
3.3 电流密度对MEO/Co(III)体系的影响 | 第29-33页 |
3.4 初始Co~(2+)浓度对MEO/Co(III)体系的影响 | 第33-34页 |
3.5 初始pH值MEO/Co(III)体系的影响 | 第34-36页 |
3.6 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对MEO/Co(III)体系的影响 | 第36-39页 |
4 水中常见无机离子及原水本底对MEO/Co(III)体系的影响 | 第39-45页 |
4.1 碳酸根(CO_3~(2-)/HCO_3~-)对MEO/Co(III)体系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 氯离子(Cl~-)对MEO/Co(III)体系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 磷酸根(PO_4~(3-))对MEO/Co(III)体系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 不同原水本底对MEO/Co(III)体系的影响 | 第42-45页 |
5 MEO/Co(III)体系的有机物去除机理研究 | 第45-49页 |
5.1 MEO/Co(III)体系中氧化性物质种类的确定 | 第45-47页 |
5.2 溶液中三价钴离子相对浓度的测定 | 第47-48页 |
5.3 常规pH值下MEO/Co(III)体系的有机物去除机理 | 第48-4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4页 |
附录 | 第64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