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3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安全城市构建的迫切需要 | 第10页 |
1.1.2 城镇化背景下公园绿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 第10-11页 |
1.1.3 人们在公园绿地环境中安全感的下降 | 第11-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3.1 二维图像作为评价媒介的不足 | 第19-20页 |
1.3.2 植物景观空间因子值域界定的科学性 | 第20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4.1 探讨人们在植物景观空间中最基本的需求 | 第20页 |
1.4.2 丰富植物视觉景观评价媒介 | 第20-21页 |
1.4.3 为公园植物景观营建提供理论指导 | 第21页 |
1.5 基本概念 | 第21-34页 |
1.5.1 城市公园 | 第21-25页 |
1.5.2 景观 | 第25页 |
1.5.3 植物景观空间 | 第25-28页 |
1.5.4 格式塔 | 第28-29页 |
1.5.5 景观感知 | 第29-32页 |
1.5.6 植物景观空间感知 | 第32-34页 |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34-37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34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1.6.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2. 视觉景观评价方法及媒介 | 第37-49页 |
2.1 视觉景观评价的缘起和发展 | 第37-38页 |
2.2 视觉景观评价内容 | 第38-39页 |
2.2.1 视觉景观评价主要内容 | 第38-39页 |
2.2.2 城市公园植物视觉景观评价 | 第39页 |
2.3 视觉景观评价学派及研究方法 | 第39-44页 |
2.3.1 视觉景观评价学派 | 第39-41页 |
2.3.2 各学派研究方法比较 | 第41-43页 |
2.3.3 城市公园植物视觉景观安全感评价方法框架 | 第43-44页 |
2.4 视觉景观评价方法的新进展 | 第44-45页 |
2.5 视觉景观评价媒介 | 第45-49页 |
2.5.1 评价媒介类型 | 第45-46页 |
2.5.2 景观动画 | 第46-49页 |
3. 动画媒介在公园植物视觉景观评价中的替代研究 | 第49-63页 |
3.1 研究方法及流程 | 第49-54页 |
3.1.1 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样地的选取 | 第50-51页 |
3.1.2 评价媒介的制作 | 第51页 |
3.1.3 评价者的选择 | 第51-52页 |
3.1.4 问卷组成 | 第52页 |
3.1.5 评价步骤 | 第52-54页 |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4-62页 |
3.2.1 动画、照片对实际植物视觉景观总体评价替代效应分析 | 第54-57页 |
3.2.2 动画、照片对实际植物景观感知属性评价替代效应分析 | 第57-6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公园植物景观动画的制作与评价 | 第63-71页 |
4.1 动画样本的制作 | 第63-68页 |
4.1.1 相关影响因子的界定 | 第63-64页 |
4.1.2 植物样式的选择 | 第64页 |
4.1.3 动画的制作 | 第64-68页 |
4.2 评价步骤 | 第68-70页 |
4.2.1 问卷组成 | 第68页 |
4.2.2 评价者的选择 | 第68-69页 |
4.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69-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公园植物视觉景观安全感评价分析 | 第71-90页 |
5.1 数据检验与赋值 | 第71-72页 |
5.1.1 数据可靠性检验 | 第71页 |
5.1.2 变量与赋值 | 第71-72页 |
5.2 植物景观空间因子与安全感的相关分析 | 第72-84页 |
5.2.1 不同植物景观场景的安全感分析 | 第72-74页 |
5.2.2 植物景观空间因子与安全感的相关性分析 | 第74-84页 |
5.3 植物景观空间安全感与偏好相关性 | 第84-87页 |
5.4 逗留意愿与安全感及偏好的相关性 | 第87-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6. 不同群体对植物景观空间安全感评价分析 | 第90-101页 |
6.1 群体特征选取与假设 | 第90页 |
6.2 不同群体内安全感差异性分析 | 第90-97页 |
6.3 不同群体特征对安全感及偏好评价的影响 | 第97-9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101-103页 |
7.1 结论 | 第101-102页 |
7.2 讨论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1页 |
附录一 | 第111-114页 |
附录二 | 第114-117页 |
个人简介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