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 第11-13页 |
1.2.2 相关研究涉及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2.3 评价与展望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3.2 比较分析法 | 第14页 |
1.3.3 历史分析法 | 第14-15页 |
2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本质 | 第15-23页 |
2.1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 第15-18页 |
2.1.1 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 | 第15-16页 |
2.1.2 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 第16-17页 |
2.1.3 主张“侵略有功论” | 第17页 |
2.1.4 丑化英雄人物,美化反面人物 | 第17-18页 |
2.1.5 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第18页 |
2.2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 第18-23页 |
2.2.1 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 第18-20页 |
2.2.2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 第20-23页 |
3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冲击 | 第23-33页 |
3.1 瓦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 第23-25页 |
3.1.1 歪曲中共历史成就,扭曲大学生的历史认知 | 第23-24页 |
3.1.2 诋毁中共领袖,淡化大学生对领袖的情感 | 第24-25页 |
3.2 动摇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 第25-27页 |
3.2.1 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动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 第25-26页 |
3.2.2 质疑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撼动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 | 第26-27页 |
3.3 弱化大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 第27-29页 |
3.3.1 “称颂”殖民统治,伤害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 第27-28页 |
3.3.2 提倡“世界主义”,降低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第28-29页 |
3.4 削弱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 第29-33页 |
3.4.1 “戏说”历史文化,减弱大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 | 第29-30页 |
3.4.2 鼓吹“普世价值”,瓦解大学生的民族价值观 | 第30-33页 |
4 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 第33-45页 |
4.1 运用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能力 | 第33-35页 |
4.1.1 重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辨别力 | 第33-34页 |
4.1.2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强化大学生价值判断力 | 第34-35页 |
4.2 加强历史文化理论课教育,坚定大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 | 第35-38页 |
4.2.1 强化历史理论课学习,夯实大学生的历史基础 | 第36-37页 |
4.2.2 开发中华优秀文化课程,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 第37-38页 |
4.3 创新历史文化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 | 第38-41页 |
4.3.1 利用革命教育基地,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体验感 | 第38-39页 |
4.3.2 运用微视频、微信技术,开展大学生日常历史文化教育 | 第39-41页 |
4.4 占据网络传媒阵地,净化大学生的网络教育环境 | 第41-45页 |
4.4.1 把握正确的网络历史观传播方向,创造大学生清新的网络环境 | 第41-42页 |
4.4.2 完善国家网络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法律意识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