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1.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 | 第13页 |
1.2.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国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成长成才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创新尝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界定 | 第17页 |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 第17-20页 |
2.2.1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 第17-18页 |
2.2.2 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 第18页 |
2.2.3 理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第18-19页 |
2.2.4 继承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 第19-20页 |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 第20-21页 |
3 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21-33页 |
3.1 富强观 | 第21-24页 |
3.1.1 富强观的内涵 | 第21页 |
3.1.2 富强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21-24页 |
3.2 民主观 | 第24-26页 |
3.2.1 民主观的内涵 | 第24-25页 |
3.2.2 民主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25-26页 |
3.3 文明观 | 第26-29页 |
3.3.1 文明观的内涵 | 第26-27页 |
3.3.2 文明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27-29页 |
3.4 和谐观 | 第29-33页 |
3.4.1 和谐观的内涵 | 第29页 |
3.4.2 和谐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29-33页 |
4 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33-43页 |
4.1 自由观 | 第33-35页 |
4.1.1 自由观的内涵 | 第33页 |
4.1.2 自由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33-35页 |
4.2 平等观 | 第35-37页 |
4.2.1 平等观的内涵 | 第35页 |
4.2.2 平等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35-37页 |
4.3 公正观 | 第37-39页 |
4.3.1 公正观的内涵 | 第37页 |
4.3.2 公正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37-39页 |
4.4 法治观 | 第39-43页 |
4.4.1 法治观的内涵 | 第39页 |
4.4.2 法治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39-43页 |
5 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43-51页 |
5.1 爱国观 | 第43-45页 |
5.1.1 爱国观的内涵 | 第43页 |
5.1.2 爱国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43-45页 |
5.2 敬业观 | 第45-47页 |
5.2.1 敬业观的内涵 | 第45页 |
5.2.2 敬业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45-47页 |
5.3 诚信观 | 第47-48页 |
5.3.1 诚信观的内涵 | 第47页 |
5.3.2 诚信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47-48页 |
5.4 友善观 | 第48-51页 |
5.4.1 友善观的内涵 | 第48-49页 |
5.4.2 友善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 第49-51页 |
6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路径 | 第51-61页 |
6.1 加强社会教育 | 第51-53页 |
6.1.1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 | 第51页 |
6.1.2 积极推动网络文化的阵地建设 | 第51-52页 |
6.1.3 积极发挥文化产品的育人功能 | 第52-53页 |
6.2 重视家庭教育 | 第53-56页 |
6.2.1 积极发挥父母言行的榜样作用 | 第53-54页 |
6.2.2 积极营造家庭氛围的熏陶作用 | 第54-55页 |
6.2.3 发挥家庭教育模式的激励作用 | 第55-56页 |
6.3 立足学校教育 | 第56-58页 |
6.3.1 注重发挥师德师风的引领作用 | 第56-57页 |
6.3.2 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 第57页 |
6.3.3 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促进作用 | 第57-58页 |
6.4 深化自我教育 | 第58-61页 |
6.4.1 自觉形成正确价值的判断能力 | 第58-59页 |
6.4.2 充分发挥先进理论的指导作用 | 第59-60页 |
6.4.3 不断增强自我学习教育的能力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