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8-9页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7页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5.2 论文的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及概念 | 第17-23页 |
2.1 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1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7页 |
2.1.2 农村金融理论 | 第17-19页 |
2.1.3 金融排斥理论 | 第19-20页 |
2.1.4 理论述评 | 第20页 |
2.2 普惠金融的形成和内涵 | 第20-23页 |
2.2.1 普惠金融的形成 | 第20-22页 |
2.2.2 普惠金融的内涵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甘南藏族自治州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 第23-32页 |
3.1 甘南州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现状 | 第23-26页 |
3.1.1 金融机构网点状况 | 第23-24页 |
3.1.2 金融机构贷款状况 | 第24-25页 |
3.1.3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状况 | 第25-26页 |
3.2 甘南州普惠金融服务渗透情况 | 第26-29页 |
3.2.1 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状况 | 第26-27页 |
3.2.2 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状况 | 第27-28页 |
3.2.3 普惠金融服务弱势群体状况 | 第28-29页 |
3.3 甘南州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第29-32页 |
3.3.1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支付体系日益完善 | 第29-30页 |
3.3.2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征信体系稳步推进 | 第30页 |
3.3.3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甘南藏族自治州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 | 第32-40页 |
4.1 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 | 第32-35页 |
4.1.1 测度的依据 | 第32页 |
4.1.2 测度方法 | 第32-33页 |
4.1.3 指标体系 | 第33-35页 |
4.2 甘南藏族自治州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 | 第35-36页 |
4.2.1 熵权法评价的基本思想 | 第35页 |
4.2.2 熵权法评价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4.2.3 熵权法评价的必要性 | 第36页 |
4.2.4 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的主要过程 | 第36页 |
4.3 测度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4.3.1 测度结果 | 第36-37页 |
4.3.2 测度分析 | 第37-40页 |
第五章 甘南藏族自治州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0-43页 |
5.1 提高甘南藏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 第40-41页 |
5.1.1 政府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 | 第40页 |
5.1.2 加大甘南州普惠金融理念的宣传力度 | 第40-41页 |
5.2 拓展甘南藏区金融服务的渗透渠道 | 第41-42页 |
5.2.1 建立甘南藏区广覆盖的金融机构体系 | 第41页 |
5.2.2 积极推进甘南藏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 第41-42页 |
5.3 提升甘南藏区金融服务的增值水平 | 第42-43页 |
5.3.1 促进甘南藏区保险业发展 | 第42页 |
5.3.2 开辟甘南藏区多样化的财富增值方式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