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苹果论文

苹果果实成熟相关NAC转录因子的筛选与功能鉴定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缩略词表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3页
    1.1 NAC转录因子结构与功能第15-16页
    1.2 NAC转录因子通过乙烯途径调控果实发育与成熟第16-20页
        1.2.1 乙烯诱导NAC转录因子调控果实成熟第17-18页
        1.2.2 NAC调控乙烯信号系统上游转录因子影响果实成熟第18-19页
        1.2.3 NAC转录因子直接调控主要乙烯合成基因控制果实成熟第19-20页
    1.3 NAC转录因子通过多重激素途径影响果实成熟第20-22页
        1.3.1 NAC转录因子通过生长素途径影响果实成熟第20-21页
        1.3.2 NAC转录因子通过脱落酸途径影响果实成熟第21页
        1.3.3 NAC转录因子通过赤霉素/油菜素内酯途径影响果实成熟第21-2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苹果果实成熟相关NAC转录因子筛选与表达分析第23-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2.1.1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23-24页
        2.1.2 试验方法第24-2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6-36页
        2.2.1 苹果基因组中NAC基因CDS序列的重复性比对第26页
        2.2.2 筛选差异表达的苹果NAC基因第26-28页
        2.2.3 苹果13个NAC基因基本结构分析第28-31页
        2.2.4 贮藏期苹果果实硬度与乙烯生成量的变化第31-32页
        2.2.5 苹果13个MdNAC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第32-33页
        2.2.6 苹果13个MdNAC基因在果实发育期的表达模式第33-36页
        2.2.7 苹果13个MdNAC基因在果实贮藏期的表达模式第36页
    2.3 讨论第36-39页
        2.3.1 苹果基因组NAC基因CDS序列的重复性第36-37页
        2.3.2 苹果果实硬度与乙烯生成量的关系第37页
        2.3.3 苹果13个MdNAC基因功能与其他物种的进化关系第37-38页
        2.3.4 苹果13个MdNAC转录因子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第38页
        2.3.5 苹果13个MdNAC转录因子在果实发育及成熟中的表达模式第38-39页
    2.4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苹果MdNAC78和MdNAC80转录因子的功能鉴定第40-6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1-46页
        3.1.1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41页
        3.1.2 试验方法第41-4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6-60页
        3.2.1 MdNAC78和MdNAC80转录因子的克隆与结构分析第46-48页
        3.2.2 E1-MdNAC78和E1-MdNAC80蛋白在BL21中的表达第48页
        3.2.3 果实不同部位和种子中MdNAC78和MdNAC80表达模式分析第48-49页
        3.2.4 激素及热处理后果实的乙烯生成量第49-50页
        3.2.5 激素及热处理果实中MdNAC78和MdNAC80的表达分析第50-52页
        3.2.6 MdNAC78在苹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基因功能鉴定第52-53页
        3.2.7 MdNAC80在苹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基因功能鉴定第53-55页
        3.2.8 酵母单杂交试验确定MdNAC78不结合MdACS1及MdACS3a启动子第55-56页
        3.2.9 酵母单杂交试验确定MdNAC80结合MdACS1及MdACS3a启动子··第56-57页
        3.2.10 与MdNAC78和MdNAC80互作蛋白筛选第57-60页
    3.3 讨论第60-62页
        3.3.1 激素对MdNAC78及MdNAC80表达的影响第60页
        3.3.2 MdNAC80结合MdACS1和MdACS3a启动子第60-61页
        3.3.3 MdNAC78负调控苹果果实乙烯合成第61页
        3.3.4 MdNAC80正调控苹果果实乙烯合成第61-62页
        3.3.5 与MdNAC78和MdNAC80互作蛋白筛选第62页
    3.4 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64-65页
    4.1 结论第64页
    4.2 创新点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8页
附录第78-96页
致谢第96-97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鸢尾与射干种间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及花色形成机理研究
下一篇:甜樱桃果实大小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