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侵入岩、深成岩论文

黑龙江黑河一带二叠—白垩纪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1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内容第9-10页
    1.3 主要工作量第10-11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1-21页
    2.1 大地构造背景第11-12页
    2.2 地层第12-16页
        2.2.1 古生界第12页
        2.2.2 中生界第12-16页
    2.3 侵入岩概况第16-21页
        2.3.1 中元古代变质侵入岩(Pt_2γ)第16页
        2.3.2 晚奥陶世超基性岩(O_3Σ)第16页
        2.3.3 石炭纪侵入杂岩(C_γ)第16页
        2.3.4 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P_1κγ)第16-17页
        2.3.5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侵入岩第17页
        2.3.6 早白垩世花岗岩第17-21页
第三章 早二叠世花岗岩第21-29页
    3.1 岩石学特征第21页
    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21-24页
        3.2.1 常量元素特征第21-22页
        3.2.2 稀土元素特征第22-23页
        3.2.3 微量元素特征第23-24页
    3.3 形成时代第24-25页
        3.3.1 接触关系第24页
        3.3.2 成岩年龄第24-25页
    3.4 构造环境、岩浆成因及就位机制第25-29页
第四章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花岗岩第29-53页
    4.1 闪长岩(T_3J_2δ) —石英闪长岩(T_3J_2δο)组合第29-36页
        4.1.1 岩石及矿物学特征第29-31页
        4.1.2 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第31-35页
        4.1.3 同位素特征第35-36页
    4.2 花岗闪长岩(T_3J_2γδ)—二长花岗岩(T3J2ηγ)—白云母二长花岗岩(T_3J_2ηγ~(Mu))组合第36-42页
        4.2.1 岩石及矿物学特征第36-39页
        4.2.2 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第39-41页
        4.2.3 同位素特征第41-42页
    4.3 碱长花岗岩(T_3J_2κγ)第42-44页
        4.3.1 岩石及矿物学特征第42-43页
        4.3.2 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第43-44页
    4.4 形成时代第44-49页
        4.4.1 侵入岩组合之间的关系第44-46页
        4.4.2 侵入岩组合与围岩的关系第46-47页
        4.4.3 成岩年龄第47-49页
    4.5 构造环境及岩浆演化第49-53页
        4.5.1 构造环境第49-51页
        4.5.2 岩浆形成及演化第51-53页
第五章 早白垩世花岗岩第53-69页
    5.1 石英(二长)闪长岩(K_1δο)组合第53-59页
        5.1.1 岩石及矿物学特征第53-54页
        5.1.2 地球化学特征第54-59页
    5.2 花岗闪长岩(K_1γδ)—二长花岗岩(K_1ηγ)组合第59-62页
        5.2.1 岩石及矿物学特征第59-60页
        5.2.2 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第60-62页
    5.3 碱长花岗岩(K_1κγ)第62-64页
        5.3.1 岩石及矿物学特征第62-63页
        5.3.2 地球化学特征第63-64页
    5.4 形成时代第64-66页
        5.4.1 侵入岩组合之间的关系第64页
        5.4.2 侵入岩组合与围岩的关系第64-65页
        5.4.3 成岩年龄第65-66页
    5.5 岩浆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岩浆成因、演化第66-69页
        5.5.1 构造环境及就位机制第66-68页
        5.5.2 岩浆形成及演化第68-69页
第六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9页
作者简介第79-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北巴优云三叠系下中统昌马河组地层特征与沉积相分析
下一篇:河北省桃园铜矿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