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河北平原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水资源—产量效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进展综述第12-17页
        1.2.1 农业遥感综述第12-14页
        1.2.2 作物模型综述第14-16页
        1.2.3 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论文框架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9-23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9-20页
    2.2 社会经济概况第20-21页
    2.3 河北平原农业生产布局第21-23页
第三章 基于遥感的小麦与玉米种植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第23-37页
    3.1 数据介绍与作物遥感提取方法第23-30页
        3.1.1 数据介绍第23-27页
        3.1.2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第27-28页
        3.1.3 CART算法第28-29页
        3.1.4 作物分类结果精度检验第29-30页
    3.2 基于遥感的2000-2016年河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变化特征第30-35页
        3.2.1 基于遥感的河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分布特征第30-32页
        3.2.2 基于遥感的河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分区第32-33页
        3.2.3 基于遥感的河北平原2000-2016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第33-35页
    3.3 河北平原小麦/玉米种植格局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第35-37页
        3.3.1 自然因素第35页
        3.3.2 社会因素第35-37页
第四章 不同分区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水资源综合效应第37-59页
    4.1 APSIM模型介绍第37-38页
        4.1.1 APSIM模型的框架第37页
        4.1.2 APSIM模型结构第37-38页
        4.1.3 APSIM模型校准与验证第38页
    4.2 本研究模型校准和验证第38-42页
        4.2.1 研究站点第38-39页
        4.2.2 模型参数输入第39-40页
        4.2.3 模型校准和验证第40-42页
    4.3 不同站点不同种植模式产量耗水综合效应第42-52页
        4.3.1 栾城站不同种植模式产量耗水情况第42-44页
        4.3.2 沧州站不同种植模式产量耗水情况第44-46页
        4.3.3 大名站不同种植模式产量耗水情况第46-48页
        4.3.4 廊坊站不同种植模式产量耗水情况第48-50页
        4.3.5 分区内不同种植模式产量耗水情况对比第50-52页
    4.4 对比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各个分区情况第52-59页
        4.4.1 降水年型划分第52-54页
        4.4.2 不同分区不同降水年型下各个分区产量耗水情况第54-59页
第五章 结论第59-61页
    5.1 主要结论第59-60页
    5.2 创新点第60页
    5.3 研究中的不足和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致谢第69-71页
作者简介第71-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节流型微通道内单相和两相流动换热性能研究
下一篇:微通道换热器强化换热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