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23-37页 |
2.1 Netfilter/Iptables技术框架 | 第23-30页 |
2.1.1 Netfilter/Iptables框架概述 | 第23-24页 |
2.1.2 Netfilter/Iptables框架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2.1.3 Iptables规则 | 第26-30页 |
2.2 网络安全攻击技术 | 第30-33页 |
2.2.1 网络攻击流程概述 | 第30-31页 |
2.2.2 端口扫描 | 第31-32页 |
2.2.3 拒绝服务攻击 | 第32-33页 |
2.3 主动安全防御技术 | 第33-36页 |
2.3.1 移动目标防御技术 | 第33-34页 |
2.3.2 流量牵引技术 | 第34-35页 |
2.3.3 网络主机伪装技术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动态安全防御系统的设计 | 第37-53页 |
3.1 设计需求分析 | 第37页 |
3.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37-39页 |
3.3 核心模块关键技术 | 第39-51页 |
3.3.1 基于DHCP和VLAN的软路由技术 | 第39-40页 |
3.3.2 基于时间戳的可变跳变间隔地址端口跳变技术 | 第40-45页 |
3.3.3 基于探测行为驱动的虚假数据包响应技术 | 第45-47页 |
3.3.4 基于Netfilter和容器的动态迁移伪装策略 | 第47-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动态安全防御系统的实现 | 第53-71页 |
4.1 整体网络和系统结构 | 第53页 |
4.2 软路由模块实现 | 第53-56页 |
4.3 地址端口跳变模块实现 | 第56-62页 |
4.3.1 IP地址跳变实现 | 第56-60页 |
4.3.2 端口跳变实现 | 第60-62页 |
4.4 虚假数据包响应模块实现 | 第62-68页 |
4.4.1 PING虚假响应实现 | 第63-64页 |
4.4.2 ARP活动主机扫描虚假响应实现 | 第64-66页 |
4.4.3 端口扫描虚假响应实现 | 第66-68页 |
4.5 动态迁移伪装模块实现 | 第68-70页 |
4.5.1 动态流量迁移子模块实现 | 第68-69页 |
4.5.2 动态服务伪装子模块实现 | 第69-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动态安全防御系统部署与测试 | 第71-87页 |
5.1 整体网络环境搭建与系统部署 | 第71-72页 |
5.2 web管理系统 | 第72-74页 |
5.3 核心模块测试 | 第74-86页 |
5.3.1 软路由模块测试 | 第74页 |
5.3.2 地址端口跳变模块测试 | 第74-81页 |
5.3.3 虚假数据包响应模块测试 | 第81-83页 |
5.3.4 动态流量迁移模块测试 | 第83-85页 |
5.3.5 动态服务伪装模块测试 | 第85-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7-88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