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临床药理学论文--药物代谢动力学论文

基于高效能LC-MS/MS分析的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词表第14-16页
前言第16-19页
第一章 生物样品中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及依非韦伦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第19-87页
    一、材料和仪器第20-21页
        (一)药品和试剂第20页
        (二)实验仪器第20页
        (三)空白生物样品来源第20-21页
    二、实验方法第21-28页
        (一)生物样品预处理第21-22页
        (二)液相色谱条件第22-23页
        (三)质谱检测条件第23-24页
        (四)方法学考察第24-28页
    三、结果与讨论第28-86页
        (一)生物样品预处理第28-29页
        (二)质谱条件优化第29-31页
        (三)色谱条件优化第31-32页
        (四)内标的选择第32-33页
        (五)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第33-86页
    四、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二章 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第87-102页
    一、材料和仪器第87页
        (一)药品和试剂第87页
        (二)实验仪器第87页
    二、实验动物第87页
    三、实验方法第87-89页
        (一)给药胶囊的制备第88页
        (二)动物给药方案与取血第88页
        (三)样品处理与分析第88页
        (四)数据分析第88-89页
    四、实验结果第89-100页
        (一)单剂量给药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后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实验结果第89-99页
        (二)单剂量给药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后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评价第99-100页
    五、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三章 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第102-135页
    一、材料和仪器第102页
        (一)药品和试剂第102页
        (二)实验仪器第102页
    二、实验动物第102页
    三、实验方法第102-103页
        (一)给药胶囊的制备第102-103页
        (二)动物给药方案与取血第103页
        (三)样品处理与分析第103页
        (四)数据分析第103页
    四、实验结果第103-133页
        (一)单剂量口服给药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后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第103-123页
        (二)多剂量口服给药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后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第123-133页
    五、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四章 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在SD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第135-166页
    一、材料和仪器第135页
        (一)药品和试剂第135页
        (二)实验仪器第135页
    二、实验动物第135页
    三、实验方法第135-137页
        (一)溶液配制第135-136页
        (二)动物给药方案与取血第136-137页
        (三)样品处理与分析第137页
        (四)数据分析第137页
    四、实验结果第137-163页
        (一)单剂量给药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各单一组分后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第137-143页
        (二)单剂量给药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后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第143-162页
        (三)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初步评价第162-163页
    五、本章小结第163-166页
第五章 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在SD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排泄规律研究第166-194页
    一、材料和仪器第166页
        (一)药品和试剂第166页
        (二)实验仪器第166页
    二、实验动物第166页
    三、实验方法第166-167页
        (一)给药溶液配制第166页
        (二)动物给药方案与取样第166-167页
        (三)样品处理与分析第167页
    四、实验结果第167-192页
        (一)SD大鼠组织、排泄物样品测定随行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的制备与评价第167-168页
        (二)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在SD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实验结果第168-176页
        (三)新型抗艾滋病复方药物在SD大鼠体内的排泄规律研究实验结果第176-192页
    五、本章小结第192-194页
结语第194-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199页
抗艾滋病药物体内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第199-208页
    参考文献第205-20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第208-209页
致谢第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氮唑类抗真菌药物设计合成的荧光探针及其真菌细胞成像应用
下一篇:两株极地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