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2.1 风电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2 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风力机及其模拟实验平台 | 第15-17页 |
1.3.1 风力机 | 第15-16页 |
1.3.2 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 | 第16-17页 |
1.4 风力机模拟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4.1 模拟系统数学模型 | 第17-19页 |
1.4.2 模拟策略 | 第19-21页 |
1.4.3 模拟电机 | 第21页 |
1.4.4 实验系统相关技术 | 第21-22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风力机数学建模研究 | 第24-38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风速模型 | 第24-28页 |
2.2.1 四分量组合风模型 | 第24-26页 |
2.2.2 实测风速读取模块 | 第26-28页 |
2.3 风轮模型 | 第28-31页 |
2.3.1 贝兹理论与风轮模型建立 | 第28-29页 |
2.3.2 风能利用系数分析 | 第29-31页 |
2.4 传动链模型 | 第31-32页 |
2.5 风力机比例模型 | 第32-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风力机特性模拟策略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稳态模拟策略 | 第38-40页 |
3.2.1 稳态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3.2.2 转矩与转速输出控制 | 第39-40页 |
3.3 动态模拟策略 | 第40-43页 |
3.3.1 动态特性分析 | 第40-41页 |
3.3.2 轴转矩反馈法补偿转动惯量 | 第41-43页 |
3.4 风力机工作状态模拟策略 | 第43-46页 |
3.4.1 风力机工作状态分析 | 第43-44页 |
3.4.2 分阶段模拟风力机工作状态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研制 | 第48-66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硬件构成 | 第48-51页 |
4.2.1 风力机监控单元 | 第49页 |
4.2.2 风轮及传动模型执行单元 | 第49-50页 |
4.2.3 模拟发电机执行单元 | 第50页 |
4.2.4 能量回馈单元 | 第50-51页 |
4.3 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软件设计 | 第51-57页 |
4.3.1 风力机模型编程实现 | 第52-53页 |
4.3.2 电动机控制编程实现 | 第53-54页 |
4.3.3 发电机控制编程实现 | 第54-55页 |
4.3.4 辅助功能编程实现 | 第55-57页 |
4.4 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准确性改进 | 第57-60页 |
4.4.1 电机能量损耗补偿 | 第57-59页 |
4.4.2 变频器控制差值补偿 | 第59-60页 |
4.5 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实时性改进 | 第60-65页 |
4.5.1 CANopen通信部分 | 第61-62页 |
4.5.2 变频器对象字典 | 第62页 |
4.5.3 基于Labview的CANopen编程实现 | 第62-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实验验证 | 第66-76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操作流程 | 第66-67页 |
5.3 风力机模拟实验 | 第67-72页 |
5.3.1 稳态运行模拟 | 第67-69页 |
5.3.2 动态运行模拟 | 第69-71页 |
5.3.3 工作状态模拟 | 第71-72页 |
5.4 动态加载实验功能研发 | 第72-74页 |
5.4.1 加载控制信号编程实现 | 第72页 |
5.4.2 加载实验结果 | 第72-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6页 |
6.2 本文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