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重金属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 | 第12-16页 |
1.2.1 重金属的来源与危害 | 第12页 |
1.2.2 重金属的处理方法 | 第12-16页 |
1.3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4 重金属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1 生物质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2 生物质材料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吸附工艺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5.1 静态吸附 | 第19-21页 |
1.5.2 动态吸附 | 第21-22页 |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2-23页 |
1.6.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6.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改性生物质材料的制备 | 第23-29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3 原材料的预处理 | 第24-25页 |
2.2.4 改性生物质材料的制备 | 第25-26页 |
2.3 实验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2.3.1 静态吸附试验 | 第26页 |
2.3.2 水体中离子的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改性芋头秸秆对Cu2+和Ni2+的吸附 | 第29-42页 |
3.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9-30页 |
3.1.1 实验药品 | 第2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2.1 材料的表征 | 第30页 |
3.2.2 静态吸附实验 | 第30-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3.3.1 形貌特征 | 第32页 |
3.3.2 化学结构 | 第32-33页 |
3.3.3 吸附随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 第33-34页 |
3.3.4 吸附随吸附剂用量的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3.3.5 吸附随接触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吸附动力学 | 第35-37页 |
3.3.6 吸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吸附热力学 | 第37-39页 |
3.3.7 吸附随初始浓度的变化规律及等温吸附模型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改性花叶芦竹秸秆对Cu2+和Ni2+的吸附 | 第42-54页 |
4.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2页 |
4.1.1 实验药品 | 第42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4.2.1 材料的表征 | 第42页 |
4.2.2 静态吸附实验 | 第42-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4.3.1 形貌特征 | 第44-45页 |
4.3.2 化学结构 | 第45页 |
4.3.3 吸附随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4.3.4 吸附随吸附剂用量的变化规律 | 第46-47页 |
4.3.5 吸附随接触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吸附动力学 | 第47-49页 |
4.3.6 吸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吸附热力学 | 第49-51页 |
4.3.7 吸附随初始浓度的变化规律及等温吸附模型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