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海上油气田勘探与开发论文--海上油气田开采技术论文

CO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过程的相平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7页
        1.2.1 天然气水合物简介第10-11页
        1.2.2 CO_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水合物生成模型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4 水合物热力学模型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5 多相闪蒸的研究现状第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含CO_2天然气PVT状态方程及改进第20-34页
    2.1 PR状态方程第20-21页
    2.2 Huron-Vidal混合规则第21-24页
    2.3 基于PR状态方程和Huron-Vidal混合规则的逸度计算第24-25页
    2.4 PR状态方程的改进第25-30页
        2.4.1 PR状态方程计算高含CO_2天然气压缩因子的偏差第25-26页
        2.4.2 PR状态方程的改进方法第26-28页
        2.4.3 修正系数表达式第28-30页
    2.5 PR状态方程的改进效果分析第30-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PARRISH-PRAUSNITZ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及改进第34-47页
    3.1 基本假设第34-35页
    3.2 Parrish-Prausnitz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第35-38页
    3.3 含CO_2条件下Parrish-Prausnitz模型的改进第38-46页
        3.3.1 P-P模型预测含CO_2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温度的偏差第39-40页
        3.3.2 P-P模型的改进方法第40-41页
        3.3.3 P-P模型的改进效果分析第41-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含水合物体系多相平衡计算模型第47-62页
    4.1 多相平衡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分析第47-55页
        4.1.1 热力学稳定性分析模型第47-51页
        4.1.2 热力学稳定性分析模型的求解第51-54页
        4.1.3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稳定性分析实例第54-55页
    4.2 含水合物多相闪蒸计算模型第55-58页
        4.2.1 多相闪蒸计算模型第55-57页
        4.2.2 多相闪蒸计算的收敛准则第57-58页
    4.3 含水合物多相闪蒸计算模型的求解第58-60页
        4.3.1 水合物相中组分分率的初始化第58-59页
        4.3.2 含水合物体系多相闪蒸模型求解步骤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CO_2置换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实例分析第62-70页
    5.1 不含水合物体系的多相平衡实例分析第62-63页
    5.2 含水合物体系的多相平衡实例分析第63-65页
    5.3 CO_2置换天然气水合物过程的相平衡分析第65-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建议第71-72页
附录第72-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构化反应器中催化裂解反应特性的CFD模拟
下一篇:成品油管道拖尾油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