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以诗为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20页 |
一 研究状况回顾 | 第8-17页 |
二 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一章 “以诗为词”渊源与演变 | 第20-52页 |
第一节 诗客曲子词 | 第21-34页 |
一 题材由诗入词 | 第21-27页 |
二 体式由近体诗演化 | 第27-31页 |
三 以诗歌技法作词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第34-42页 |
一 忧患意识的流露 | 第34-37页 |
二 亡国之恨的抒写 | 第37-42页 |
第三节 北宋前期词人雅化词体 | 第42-52页 |
一 题材的多样化 | 第42-46页 |
二 抒情的自我化 | 第46-48页 |
三 风格的典雅化 | 第48-52页 |
第二章 晏几道对词情的开拓 | 第52-72页 |
第一节 身世落差的嗟叹 | 第53-59页 |
一 家境落差:从“钟鸣鼎食”到“家徒四壁” | 第54-56页 |
二 身份落差:从“富贵闲人”到“天涯倦客” | 第56-59页 |
第二节 失落旧情的追寻 | 第59-64页 |
一 怀旧心理 | 第59-62页 |
二 因情悟道 | 第62-64页 |
第三节 独立人格的展现 | 第64-72页 |
一 风流才子的自述 | 第64-66页 |
二 耿介之士的胸怀 | 第66-69页 |
三 政场外人的思索 | 第69-72页 |
第三章 寓以诗人技法 | 第72-108页 |
第一节 援引典故 | 第73-85页 |
一 一典多用 | 第73-79页 |
二 多典连用 | 第79-82页 |
三 旧典翻新 | 第82-85页 |
第二节 点化诗句 | 第85-94页 |
一 直接化用原句 | 第85-88页 |
二 一词连用数句诗 | 第88-90页 |
三 偏好中晚唐丽句 | 第90-94页 |
第三节 诗化用语 | 第94-108页 |
一 锤炼字词 | 第94-97页 |
二 诗化句式 | 第97-103页 |
三 曲折章法 | 第103-108页 |
结论: 晏几道“以诗为词”的文学史意义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附件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