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复杂环境下基于显著性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人脸识别方法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稀疏编码算法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显著性分析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存在的问题及难点第16-17页
    1.4 人脸识别评估指标第17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7-19页
第2章 稀疏编码特征提取第19-30页
    2.1 稀疏编码算法概述第19-20页
    2.2 特征提取第20-22页
        2.2.1 预处理第20页
        2.2.2 特征提取滤波器第20-22页
    2.3 快速稀疏编码算法第22-24页
        2.3.1 ELM算法第22-23页
        2.3.2 改进稀疏编码算法第23-24页
    2.4 特征融合第24-26页
        2.4.1 LBP算子第24页
        2.4.2 LBP特征提取第24-25页
        2.4.3 两特征融合第25-26页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6-29页
        2.5.1 YALE、FERET人脸库第26-27页
        2.5.2 LFW人脸库第27-28页
        2.5.3 自制视频帧人脸库第28-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基于显著性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第30-43页
    3.1 视觉注意机制第30页
    3.2 视觉显著性模型第30-32页
        3.2.1 Itti模型第30-31页
        3.2.2 本文模型第31-32页
    3.3 显著性人脸识别方法第32-40页
        3.3.1 方法流程第32-33页
        3.3.2 LBP滤波第33页
        3.3.3 显著图构造第33-34页
        3.3.4 复杂情况下的显著图分析第34-38页
        3.3.5 分类识别第38-40页
    3.4 实验结果分析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在线人脸识别模拟系统第43-54页
    4.1 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第43-47页
        4.1.1 Haar特征简述第43-44页
        4.1.2 Haar特征计算第44-45页
        4.1.3 Haar-like矩形特征拓展第45页
        4.1.4 Adaboost算法第45-47页
    4.2 系统软件及平台简介第47页
    4.3 系统功能简介第47页
    4.4 系统工作界面第47-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光声联合内窥图像仿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中文人物关系抽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