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2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煤矸石基本特性分析 | 第15-20页 |
2.1 煤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5-18页 |
2.1.1 化学成分分析 | 第15-16页 |
2.1.2 天然含水率 | 第16-17页 |
2.1.3 压碎值 | 第17页 |
2.1.4 烧失量 | 第17-18页 |
2.1.5 液塑限 | 第18页 |
2.2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水泥稳定煤矸石基层力学特性研究 | 第20-42页 |
3.1 煤矸石的颗粒组成分析 | 第20-21页 |
3.2 煤矸石的击实特性 | 第21-26页 |
3.3 水泥稳定煤矸石基层的强度形成机理 | 第26-28页 |
3.3.1 水泥稳定类基层的性能要求 | 第26-27页 |
3.3.2 水泥稳定类基层的强度形成机理 | 第27-28页 |
3.4 水泥稳定煤矸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28-33页 |
3.4.1 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28-30页 |
3.4.2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 第30-31页 |
3.4.3 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增长机理及增长规律研究 | 第31-33页 |
3.5 水泥稳定煤矸石劈裂强度试验 | 第33-37页 |
3.5.1 劈裂强度试验 | 第34-35页 |
3.5.2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 第35-37页 |
3.6 水泥稳定煤矸石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 第37-41页 |
3.6.1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 第37-39页 |
3.6.2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 第39-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水泥稳定煤矸石基层抗缩裂特性研究 | 第42-59页 |
4.1 水泥稳定煤矸石干缩特性研究 | 第42-53页 |
4.1.1 干缩机理 | 第42-43页 |
4.1.2 干缩试验 | 第43-44页 |
4.1.3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 第44-53页 |
4.2 水泥稳定煤矸石温缩特性研究 | 第53-58页 |
4.2.1 温缩机理 | 第54页 |
4.2.2 温缩试验 | 第54-55页 |
4.2.3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 第55-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水泥稳定煤矸石基层耐久性研究 | 第59-68页 |
5.1 水泥稳定煤矸石抗冻性试验 | 第59-63页 |
5.1.1 抗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59-60页 |
5.1.2 冻融损伤机理 | 第60页 |
5.1.3 冻融试验 | 第60-61页 |
5.1.4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 第61-63页 |
5.2 基于核磁共振的水泥稳定煤矸石的孔隙特性 | 第63-67页 |
5.2.1 核磁共振的原理 | 第63页 |
5.2.2 孔隙度、孔径分布试验 | 第63-64页 |
5.2.3 试验结果的处理及分析 | 第64-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