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港口功能和层次布局研究 | 第10-11页 |
1.2.2 港口竞争及协同关系研究 | 第11-13页 |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分析 | 第15-32页 |
2.1 港口群相关理论 | 第15-21页 |
2.1.1 港口的发展与演变 | 第15-17页 |
2.1.2 港口群的概念及层次 | 第17-18页 |
2.1.3 港口群内的竞争与协同分析 | 第18-21页 |
2.2 聚类分析理论 | 第21-23页 |
2.2.1 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2.2 方法分类 | 第22-23页 |
2.3 博弈理论 | 第23-28页 |
2.3.1 基本概念与类型 | 第23-26页 |
2.3.2 经典博弈模型 | 第26-28页 |
2.4 理论应用分析 | 第28-31页 |
2.4.1 内河港口群特点分析 | 第28-29页 |
2.4.2 理论方法的运用分析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内河港口群协同优化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32-48页 |
3.1 基于多样性指数和区位商的港口职能优化模型 | 第32-35页 |
3.1.1 货种结构多样性分析 | 第32-33页 |
3.1.2 货种专业化程度分析 | 第33-34页 |
3.1.3 职能优化方案的制定 | 第34-35页 |
3.2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港口群层次布局优化模型 | 第35-40页 |
3.2.1 基本思路 | 第35-37页 |
3.2.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40页 |
3.3 基于博弈论的三个层次间港口的竞合关系模型 | 第40-46页 |
3.3.1 参数系统及基本假设 | 第40-42页 |
3.3.2 基于Shapley值分配法的合作博弈模型 | 第42-44页 |
3.3.3 基于Stackelberg模型的三阶段动态博弈分析 | 第44-45页 |
3.3.4 均衡解的解析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内河港口群协同优化模型的应用 | 第48-79页 |
4.1 内河港口群发展概况 | 第48-51页 |
4.1.1 发展机遇 | 第48-50页 |
4.1.2 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4.2 模型的应用及分析—以重庆市港口群为例 | 第51-75页 |
4.2.1 港口职能优化 | 第52-61页 |
4.2.2 港口群层次布局优化 | 第61-70页 |
4.2.3 港口间竞合关系分析 | 第70-75页 |
4.3 协同发展保障措施 | 第75-77页 |
4.3.1 成立合作组织 | 第75页 |
4.3.2 进行资本渗透 | 第75-76页 |
4.3.3 加强资源整合 | 第76页 |
4.3.4 发挥政府职能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