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鱼腥藻PCC 7120 简介 | 第9-10页 |
·蓝藻基因工程技术研究 | 第10-16页 |
·载体的研究 | 第10-11页 |
·转化方法的研究 | 第11-13页 |
·蓝藻的诱变和筛选 | 第13-15页 |
·藻类基因工程的应用 | 第15-16页 |
·藻类启动子研究 | 第16-20页 |
·启动子的特点 | 第17-18页 |
·启动子活性分析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基于数据库的启动子分析 | 第19页 |
·鱼腥藻PCC7120 中的已知启动子 | 第19-20页 |
·蓝藻中的报告基因 | 第20-21页 |
·GFP 简介 | 第20页 |
·GFP 的应用 | 第20-21页 |
·蓝藻中GFP 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4页 |
·本研究所用菌株 | 第23页 |
·本研究所用质粒 | 第23页 |
·培养基配方与试剂 | 第23-27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23-24页 |
·主要的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4-25页 |
·抗生素在大肠杆菌和蓝细菌中的使用浓度 | 第25-26页 |
·本研究所用引物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石英砂法抽提蓝藻DNA | 第27页 |
·质粒DNA 的克隆操作 | 第27-30页 |
·定点诱变 | 第30-31页 |
·结合转移 | 第31-32页 |
·PCR 法检测 | 第32页 |
·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32-34页 |
第三章 alr0617 突变体的构建 | 第34-43页 |
·引物设计 | 第34-35页 |
·突变体的体外克隆及分析 | 第35-38页 |
·PCR 的扩增 | 第35页 |
·pBlue-0617 质粒的构建 | 第35-36页 |
·缺失PCR 及去磷酸化 | 第36页 |
·pBlue -0617Q-? 质粒的构建 | 第36页 |
·pRL271 -0617Q-? 质粒的构建 | 第36-38页 |
·体内突变体的筛选 | 第38-40页 |
·alr0617 突变藻的抗性检测 | 第40-41页 |
·alr0617 缺失突变藻的在蔗糖压力和缺氮压力下的检测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all5292 与alr0647 的启动子研究 | 第43-55页 |
·引物设计 | 第44页 |
·载体的选择 | 第44-45页 |
·PpetE 与gfp 的融合载体构建 | 第45-47页 |
·alr0617 与all5292 基因上游不同长度的DNA 片段与报告基因gfp 融合载体的构建 | 第47-50页 |
·荧光显微镜的观察 | 第50-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