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本论文的工作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模型及主要设备 | 第15-24页 |
2.1 自催化鉴别方法 | 第15-17页 |
2.1.1 瑞士方法 | 第15-16页 |
2.1.2 中断回扫法 | 第16页 |
2.1.3 等温法 | 第16-17页 |
2.1.4 其它经验方法 | 第17页 |
2.2 动力学模型 | 第17-19页 |
2.2.1 Prout-Tompkins模型 | 第18页 |
2.2.2 Benito-Perez模型 | 第18-19页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3页 |
2.3.1 差示扫描量热仪 | 第19-20页 |
2.3.2 绝热加速量热仪 | 第20-21页 |
2.3.3 高性能绝热量热仪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新的自催化特性表征方法 | 第24-38页 |
3.1 TSS软件的介绍 | 第24页 |
3.2 动力学模型及模拟条件 | 第24-26页 |
3.2.1 动力学模型 | 第24-25页 |
3.2.2 模拟条件 | 第25-26页 |
3.3 绝热条件下用Δt表征自催化特性 | 第26-33页 |
3.3.1 第一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影响分析 | 第27-30页 |
3.3.2 第二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影响分析 | 第30-33页 |
3.4 自催化分级法 | 第33-37页 |
3.4.1 表征自催化特性的参数 | 第34-35页 |
3.4.2 自催化特性的分级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自催化特性分级的应用 | 第38-47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4.1.1 实验样品 | 第38-39页 |
4.1.2 动态DSC测试条件 | 第39页 |
4.1.3 ARC测试条件 | 第39页 |
4.1.4 PHI-TECII测试条件 | 第39-40页 |
4.2 基于DSC数据的动力学计算和绝热模拟 | 第40-42页 |
4.3 基于ARC数据的动力学计算和绝热模拟 | 第42-44页 |
4.4 基于PHI-TECII数据的动力学计算和绝热模拟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5 不同自催化鉴别方法的应用及其比较 | 第47-53页 |
5.1 研究对象 | 第47-48页 |
5.2 瑞士方法 | 第48页 |
5.3 中断回扫法 | 第48-49页 |
5.4 等温法 | 第49-50页 |
5.5 自催化分级方法 | 第50-51页 |
5.6 不同鉴别方法的特点 | 第51-5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53-56页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6.2 论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 第54页 |
6.3 问题与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