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风能发电论文

风电场混合型集电系统雷电暂态响应及其防护措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5-17页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论文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风电场设备等值参数计算第17-36页
    2.1 风力发电机雷击损坏机理第17-19页
    2.2 风力机叶片第19-20页
    2.3 风力机塔筒第20-22页
    2.4 电力电缆与信号电缆第22-27页
        2.4.1 电缆雷电暂态机理第22-25页
        2.4.2 电缆的等值参数第25-27页
    2.5 接地装置第27-30页
        2.5.1 单台风力机接地装置第27-28页
        2.5.2 风电场接地网第28-30页
    2.6 杆塔第30-31页
    2.7 绝缘子第31-35页
        2.7.1 绝缘子闪络原理第31页
        2.7.2 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第31-35页
    2.8 架空线路第35页
    2.9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风电场ATP/EMTP建模第36-47页
    3.1 风电场概况及主要技术参数第36-38页
        3.1.1 风电场概况第36页
        3.1.2 主要技术参数第36-38页
    3.2 风电场集电系统第38-39页
        3.2.1 混合型集电系统第38页
        3.2.2 风电场集电系统的拓扑联合方式第38-39页
    3.3 避雷器及电力电缆模型第39-40页
    3.4 塔筒-信号电缆耦合模型第40-41页
    3.5 架空集电线路模型第41-42页
    3.6 雷电模型第42-45页
    3.7 单台风力机仿真模型第45-46页
    3.8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风电场雷电暂态响应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7-67页
    4.1 沿集电架空线路侵入第47-59页
        4.1.1 风力机群拓扑联合方式的影响第47-53页
        4.1.2 雷电流波头时间的影响第53-55页
        4.1.3 雷击方式的影响第55-59页
    4.2 沿风力机叶片侵入第59-66页
        4.2.1 风力机接地电阻的影响第59-62页
        4.2.2 雷电流波头时间的影响第62-65页
        4.2.3 接地方式的影响第65-66页
    4.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风电场防雷措施研究第67-79页
    5.1 架空线-电缆接头处增设线路避雷器保护第67-70页
        5.1.1 线路避雷器保护原理第67-68页
        5.1.2 线路避雷器的保护效果第68-70页
    5.2 电缆保护第70-73页
        5.2.1 电缆保护原理第70-71页
        5.2.2 电缆保护效果第71-73页
    5.3 浪涌保护器保护第73-75页
    5.4 降低风力机接地电阻第75-76页
    5.5 综合防雷措施第76-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结论第79-80页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7-88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8-89页
附录C (三种拓扑联合风力机群的ATP仿真模型)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苦参碱对大肠杆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一篇:钢桁梁斜拉桥温度场对施工监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