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1.1 群落构建机制的主要理论 | 第10-13页 |
1.1.1 群落构建的生态位理论 | 第10-11页 |
1.1.2 群落构建的中性理论 | 第11-12页 |
1.1.3 生态位理论与中性理论的整合 | 第12-13页 |
1.2 基于功能性状的群落构建研究 | 第13-15页 |
1.3 空间尺度与群落构建 | 第15-17页 |
1.4 极端环境下的群落研究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7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9-20页 |
1.8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2.2.1 样地设置及采样方法 | 第21-23页 |
2.2.2 功能性状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3 物种多样性(Speciesdiversity)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4 功能多样性(Functionaldiversity,FD)的测定 | 第25页 |
2.2.5 功能性状的标准化效应(Standardizedeffectsize,SES)的测定 | 第25页 |
2.2.6 土壤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25页 |
2.2.7 统计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53页 |
3.1 沿空间尺度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模式 | 第27-28页 |
3.2 不同空间尺度土壤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 第28-37页 |
3.3 不同尺度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模式 | 第37-40页 |
3.4 不同空间尺度土壤因子对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40-50页 |
3.5 标准化效应尺度(SES) | 第50-5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3-57页 |
4.1 多尺度物种多样性 | 第53页 |
4.2 多尺度功能多样性 | 第53-55页 |
4.3 功能结构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附录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