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改性氧化铋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染料废水概述第11-13页
        1.2.1 染料废水的来源第11页
        1.2.2 染料废水的分类第11-12页
        1.2.3 染料废水的发色机理第12页
        1.2.4 染料废水的主要特点第12页
        1.2.5 染料废水的危害第12-13页
        1.2.6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3页
    1.3 光催化概述第13-17页
        1.3.1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第14-15页
        1.3.3 提高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方法第15-16页
        1.3.4 光催化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4 氧化铋第17-20页
        1.4.1 氧化铋光催化剂的简介第17页
        1.4.2 氧化铋的光催化原理第17-18页
        1.4.3 氧化铋的制备方法第18-19页
        1.4.4 氧化铋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 高岭土概述第20页
        1.5.1 高岭土的基本性质第20页
        1.5.3 高岭土的改性及应用第20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0-22页
        1.6.1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0-21页
        1.6.2 研究意义与创新性第21-22页
2.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第22-28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2-23页
        2.1.1 实验试剂第22页
        2.1.2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2 染料溶液的性质与配制第23-25页
        2.2.1 染料的基本性质第23-24页
        2.2.2 染料溶液的配制第24页
        2.2.3 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绘制第24-25页
    2.3 分析测定方法第25-26页
        2.3.1 光催化性能的测试第25-26页
        2.3.2 色度去除率的测定方法第26页
        2.3.3 化学需氧量(CODCr)的分析测定方法第26页
    2.4 表征方法第26-28页
        2.4.1 X射线衍射(XRD)第26-27页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7页
        2.4.3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第27页
        2.4.4 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第27-28页
3.Fe-Bi_2O_3的优化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28-46页
    3.1 氧化铋的优化制备第28-35页
        3.1.1 氧化铋的制备方法第28页
        3.1.2 制备温度对氧化铋催化性能的影响第28-31页
        3.1.3 煅烧温度对氧化铋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1-35页
    3.2 铁浸渍氧化铋的制备第35-43页
        3.2.1 铁浸渍液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36-40页
        3.2.2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0-43页
    3.3 UV-dis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Fe-Bi_2O_3/高岭土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6-58页
    4.1 高岭土复合氧化铋催化剂的制备及优化第46-49页
        4.1.1 高岭土复合氧化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46页
        4.1.2 高岭土掺杂量对复合剂性能的影响第46-49页
    4.2 Fe-Bi_2O_3/高岭土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优化第49-55页
        4.2.1 铁浸渍Bi_2O_3/高岭土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49页
        4.2.2 铁浸渍液浓度对复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9-53页
        4.2.3 煅烧温度对复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4.3 UV-dis结果与分析第55-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Fe-Bi_2O_3/高岭土复合催化剂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处理第58-67页
    5.1 影响亚甲基蓝染料溶液处理效率的单因素实验第58-63页
        5.1.1 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对其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第58-59页
        5.1.2 亚甲基蓝溶液初始pH对其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第59-60页
        5.1.3 催化剂投加量对亚甲基蓝溶液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第60-62页
        5.1.4 反应时间对亚甲基蓝溶液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第62-63页
    5.2 影响亚甲基蓝染料溶液处理效率的正交试验第63-65页
    5.3 催化剂的回收处理第65-66页
        5.3.1 催化剂的回收方法第65页
        5.3.2 实验研究第65-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6.Fe-Bi_2O_3/高岭土复合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的动力学研究第67-77页
    6.1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7-68页
    6.2 不同试验因素对处理亚甲基蓝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影响第68-76页
        6.2.1 溶液初始浓度对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影响第68-70页
        6.2.2 复合催化剂投加量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第70-74页
        6.2.3 溶液pH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第74-76页
    6.3 光催化反应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第76页
    6.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7.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84页
作者简介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末对废水中铀、铅去除的研究
下一篇:激光成形马氏体高强度铁基合金试样组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