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5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金属纳米粒子SPR效应及金属等离子体催化机理概述 | 第8-10页 |
1.2.1 金属纳米粒子SPR效应 | 第8-9页 |
1.2.2 金属等离子体催化机理概述 | 第9-10页 |
1.3 基于银纳米等离子体的光催化剂分类 | 第10-19页 |
1.3.1 银和金属氧化物体系 | 第10-11页 |
1.3.2 银和卤化银体系 | 第11-14页 |
1.3.3 银和含氧银盐体系 | 第14-15页 |
1.3.4 银和复合半导体体系 | 第15-17页 |
1.3.5 银和碳材料体系 | 第17-19页 |
1.4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 第19-23页 |
1.4.1 金纳米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 第19-20页 |
1.4.2 磁性纳米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 第20-21页 |
1.4.3 碳纳米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 第21-22页 |
1.4.4 银纳米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 第22-23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 第23-25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3 创新点 | 第24-25页 |
2 银/氯化银复合光催化剂的紫外光照法制备及表征 | 第25-34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2.2.2 银/氯化银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3 银/氯化银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测定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2.3.1 UV-Vis光谱 | 第27-28页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8-29页 |
2.3.3 扫描电镜 | 第29页 |
2.3.4 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孔雀绿 | 第29-31页 |
2.3.5 光催化机理探究 | 第31-32页 |
2.4 小结 | 第32-34页 |
3 基于银/氯化银等离子体的光催化传感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 第34-45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5页 |
3.2.2 银/氯化银等离子薄膜的制备 | 第35-36页 |
3.2.3 富勒烯/银/氯化银等离子薄膜的制备 | 第36页 |
3.2.4 光催化活性测定 | 第36-37页 |
3.2.5 等离子薄膜折射率灵敏度的测定 | 第37页 |
3.2.6 光催化传感薄膜对水中有机分子的测定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3.3.1 退火温度的优化 | 第38页 |
3.3.2 薄膜的表征 | 第38-40页 |
3.3.3 光催化活性 | 第40页 |
3.3.4 RI灵敏度 | 第40-42页 |
3.3.5 水中有机分子的在线检测 | 第42-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4.1 结论 | 第45-46页 |
4.2 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