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型过零投切开关装置的设计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无功补偿开关的发展的国内、外现状 | 第9-12页 |
1.2.1 晶闸管投切控制元件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1.2.2 接触器投切控制元件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1.2.3 复合开关投切控制元件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2 无功补偿电容器 | 第13-21页 |
2.1 无功补偿 | 第13-15页 |
2.1.1 无功功率的定义 | 第13-14页 |
2.1.2 无功补偿的作用及意义 | 第14-15页 |
2.2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 | 第15-17页 |
2.3 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 | 第17-18页 |
2.4 投切开关工作主电路接线方式 | 第18-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投切开关的功能性分析设计 | 第21-38页 |
3.1 投切开关功能性分析 | 第21-22页 |
3.1.1 常用投切开关操作性能分析 | 第21-22页 |
3.2 开关装置操作优化设计 | 第22-23页 |
3.2.1 基本模块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3.2.2 操作优化功能要求 | 第23页 |
3.3 主控板及显示板控制模块设计 | 第23-28页 |
3.3.1 供电电路的设计 | 第23-24页 |
3.3.2 主控板输出模块的控制 | 第24-26页 |
3.3.3 工作电路电流电压的采集 | 第26-28页 |
3.3.4 故障信号检测 | 第28页 |
3.4 多功能显示系统的设计 | 第28-32页 |
3.4.1 显示系统硬件选择 | 第28-29页 |
3.4.2 显示系统功能性设计 | 第29-32页 |
3.5 板级通信通知设计 | 第32-34页 |
3.6 主控板及显示板逻辑程序设计 | 第34-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投切开关过零投切策略分析及设计 | 第38-53页 |
4.1 过零投切必要性分析 | 第38-41页 |
4.2 传统基于比较器过零检测电路弊端分析 | 第41-44页 |
4.3 本课题拟设计的过零投切电路 | 第44-48页 |
4.3.1 过零投切电路设计 | 第44-47页 |
4.3.2 过零投切电路控制器的选择 | 第47-48页 |
4.4 接触器动作时间分析 | 第48-50页 |
4.5 过零投切控制方式的设计 | 第50-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实验及分析 | 第53-57页 |
5.1 实验平台 | 第53-54页 |
5.1.1 系统控制平台 | 第53页 |
5.1.2 实验环境 | 第53-54页 |
5.2 实验波形分析 | 第54-56页 |
5.2.1 过零检测波形 | 第54-55页 |
5.2.2 开关导通电压及电流波形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57-58页 |
6.1 结论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目录 | 第62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工作成果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