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5-20页 |
第一节 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的广播权入法争议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广播权立法的探索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的广播权制度 | 第20-31页 |
第一节 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的广播获酬权入法考量 | 第20-28页 |
一、不赋予广播获酬权的立法理由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二、赋予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广播获酬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2-28页 |
第二节 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的广播权立法模式选择 | 第28-31页 |
一、广播获酬权立法模式的传统支持理由 | 第28-29页 |
二、广播专有权立法模式更具合理性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音乐作品著作权人广播权的立法配合 | 第31-38页 |
第一节 广播权法定许可制度的立法原因存在问题 | 第31-36页 |
一、广播权法定许可制度的立法反复及其原因 | 第31-35页 |
二、广播权法定许可制度的立法原因站不住脚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音乐作品著作权人广播权的专有权利入法的必要性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录音制品广播权授权与付酬机制 | 第38-47页 |
第一节 录音制品广播行为的集体管理模式 | 第38-43页 |
一、录音制品广播行为的集体管理现状及未来展望 | 第38-40页 |
二、录音制品广播行为集体管理的弊端 | 第40-43页 |
第二节 构建新型个人授权付酬机制 | 第43-47页 |
一、数字技术带来的授权付酬新形势及国外探索 | 第43-45页 |
二、我国录音制品网络个人授权付酬模式的构建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