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网络编码和协作中继选择策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引言 | 第8页 |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1.3.1 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2 物理层安全中继选择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3 过时信道状态信息中继选择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4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3-16页 |
| 2 物理层网络编码及中继选择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 2.1 无线信道及其特性 | 第16-17页 |
| 2.2 BPSK调制及物理层网络编码模型 | 第17-21页 |
| 2.2.1 BPSK调制技术 | 第17-19页 |
| 2.2.2 BPSK信号IQ正交调制 | 第19页 |
| 2.2.3 物理层网络编码模型 | 第19-21页 |
| 2.3 协作转发协议 | 第21-22页 |
| 2.4 中继选择准则 | 第22-24页 |
| 2.5 安全容量和安全中继选择 | 第24-25页 |
| 2.5.1 安全容量 | 第24页 |
| 2.5.2 安全中继选择 | 第24-2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非对称信道下PLNC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26-42页 |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 3.2 对称双向中继信道模型 | 第27-29页 |
| 3.3 对称信道下PLNC性能分析 | 第29-31页 |
| 3.4 非对称信道下PLNC性能分析 | 第31-40页 |
| 3.4.1 阶段非对称性能分析 | 第31-35页 |
| 3.4.2 下行非对称性能分析 | 第35-36页 |
| 3.4.3 上行非对称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 3.4.4 节点非对称性能分析 | 第38-40页 |
| 3.5 仿真结果及讨论 | 第40-41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物理层安全中继选择性能分析 | 第42-58页 |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 4.2 认知无线网络系统模型 | 第43-45页 |
| 4.2.1 系统模型 | 第43-44页 |
| 4.2.2 安全中断概率 | 第44-45页 |
| 4.3 传统中继选择性能分析 | 第45-47页 |
| 4.4 直接传输性能分析 | 第47-50页 |
| 4.4.1 含一个窃听节点的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 4.4.2 含多个窃听节点的性能分析 | 第49-50页 |
| 4.4.3 含多PU的性能分析 | 第50页 |
| 4.5 最优中继选择性能分析 | 第50-55页 |
| 4.5.1 含单个窃听节点的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 4.5.2 含多个窃听节点的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 4.5.3 含多PU的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 4.6 仿真结果及讨论 | 第55-57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基于过时信道信息的中继网络性能分析 | 第58-70页 |
| 5.1 引言 | 第58-60页 |
| 5.2 过时CSI下中继选择系统模型 | 第60-63页 |
| 5.2.1 系统模型 | 第60-61页 |
| 5.2.2 过时CSI模型 | 第61-62页 |
| 5.2.3 基于过时CSI的中继选择策略 | 第62-63页 |
| 5.3 过时CSI下中断性能分析 | 第63-66页 |
| 5.4 仿真结果及讨论 | 第66-6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附录 | 第80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0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