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口腔科学论文--口腔颌面部外科学论文--口腔颌面部损伤论文

抗坏血酸碳点跨MC3T3细胞膜转运的途径和胞内分布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1 纳米粒子的跨膜机制第13-15页
        1.1.1 吞噬作用第13-14页
        1.1.2 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第14页
        1.1.3 小窝蛋白介导的胞饮作用第14-15页
        1.1.4 巨胞饮作用第15页
    1.2 影响纳米粒子内吞的因素第15-16页
        1.2.1 纳米粒子的大小与形状第15-16页
        1.2.2 纳米粒子的表面电荷第16页
        1.2.3 纳米粒子的配体修饰第16页
    1.3 纳米粒子的胞内转运第16-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7页
    2.1 细胞系、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9-21页
    2.2 细胞培养第21页
    2.3 碳点制备第21页
    2.4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第21-22页
    2.5 碳点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第22页
    2.6 碳点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第22-23页
    2.7 碳点对细胞JC-1水平的影响第23页
    2.8 碳点对细胞ATP水平的影响第23-24页
    2.9 碳点对细胞活性氧水平ROS的影响第24页
    2.10 显微细胞成像第24页
    2.11 内吞抑制剂检测碳点内吞的途径第24-25页
    2.12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碳点内吞的途径第25页
    2.13 细胞器染剂检测碳点在细胞内的分布第25-26页
    2.14 透射电镜检测碳点在细胞内的分布第26页
    2.15 统计学分析第26-27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27-37页
    3.1 荧光碳点的细胞成像能力第27页
    3.2 碳点的生物相容性第27-32页
    3.3 细胞摄取碳点的途径第32-34页
    3.4 碳点在细胞内的分布第34-37页
第四章 结论第37-38页
第五章 讨论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34a对BMSCs细胞内NLRP3/Caspase-1、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兔抗破骨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