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链与疏水层对硅沸石醇水分离效力的影响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硅沸石的性质及应用 | 第16-19页 |
1.1.1 硅沸石简介 | 第16-18页 |
1.1.2 硅沸石的应用范围 | 第18-19页 |
1.2 硅沸石吸附分离2,3-BDO | 第19-20页 |
1.2.1 2,3-BDO简介 | 第19-20页 |
1.2.2 2,3-BDO的应用范围与生产方法 | 第20页 |
1.2.3 2,3-BDO分离提纯的方法 | 第20页 |
1.3 硅沸石吸附分离正丁醇 | 第20-24页 |
1.3.1 正丁醇简介 | 第21页 |
1.3.2 正丁醇的应用范围与生产方法 | 第21-22页 |
1.3.3 正丁醇分离提纯的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硅沸石吸附分离2,3-丁二醇 | 第24-56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4-30页 |
2.2.1 硅沸石的表面修饰 | 第24-28页 |
2.2.2 吸附分离的条件优化 | 第28-29页 |
2.2.3 硅沸石吸附模拟发酵液 | 第29-30页 |
2.2.4 真实发酵液体系 | 第30页 |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53页 |
2.3.1 硅沸石的表面修饰 | 第30-37页 |
2.3.2 最优吸附时间 | 第37-38页 |
2.3.3 最优解吸附时间 | 第38-41页 |
2.3.4 分离操作方式 | 第41-43页 |
2.3.5 解吸附剂的选择 | 第43-45页 |
2.3.6 模拟发酵液体系中的吸附结果 | 第45-49页 |
2.3.7 真实发酵液体系中的吸附结果 | 第49-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三章 硅沸石吸附分离正丁醇 | 第56-68页 |
3.1 前言 | 第56页 |
3.2 实验与试剂 | 第56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3.3 实验内容 | 第56-59页 |
3.3.1 正丁醇分离的解吸剂选择 | 第56-57页 |
3.3.2 硅沸石剩余修饰剂的去除 | 第57-58页 |
3.3.3 正丁醇分离的条件优化 | 第58页 |
3.3.4 氟硅氧烷硅沸石在正丁醇体系中的运用 | 第58-59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59-67页 |
3.4.1 正丁醇分离的解吸剂选择 | 第59-60页 |
3.4.2 剩余修饰剂去除后硅沸石吸附量的变化 | 第60-62页 |
3.4.3 正丁醇分离的最优条件 | 第62-63页 |
3.4.4 正丁醇发酵液的吸附分离结果 | 第63-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硅沸石吸附柱效力的研究 | 第68-84页 |
4.1 2,3-丁二醇体系的吸附曲线研究 | 第68-74页 |
4.1.1 2,3-丁二醇和甘油溶液的吸附曲线 | 第68-69页 |
4.1.2 2,3-丁二醇模拟发酵液的吸附曲线 | 第69-72页 |
4.1.3 2,3-丁二醇扩大柱子的穿透曲线研究 | 第72-74页 |
4.2 正丁醇体系的穿透曲线研究 | 第74-76页 |
4.3 硅沸石吸附柱效力研究 | 第76-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5.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2-95页 |
附件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