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弘扬地域文化 | 第11页 |
1.2.2 地域空间的交流 | 第11-12页 |
1.2.3 未来的发展 | 第12页 |
1.3 国内外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及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相关隧道洞口景观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相关隧道洞口景观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地域环境下城市隧道景观设计具体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1.4.1 洞口形式缺乏创新 | 第15-16页 |
1.4.2 洞口铺装材料单调 | 第16页 |
1.4.3 施工对洞口的破坏 | 第16页 |
1.4.4 缺少对地域文化的运用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2 研究方法及设计流程 | 第17-20页 |
2 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及概念 | 第20-27页 |
2.1 隧道景观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1.1 隧道景观学的基本理论 | 第20页 |
2.1.2 隧道景观学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2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内容 | 第21-23页 |
2.2.2 护坡设计 | 第21页 |
2.2.3 绿化设计 | 第21-22页 |
2.2.4 隧道交通设施设计 | 第22页 |
2.2.5 洞口小品设计 | 第22页 |
2.2.6 隧道洞口人性化设计 | 第22-23页 |
2.3 隧道洞口的分类及景观美学特点 | 第23-24页 |
2.3.1 隧道洞口的分类 | 第23-24页 |
2.3.2 隧道洞口形式的景观美学特点 | 第24页 |
2.4 城市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原则 | 第24-27页 |
3 兰州北环路九安隧道现状景观分析研究 | 第27-33页 |
3.1 北环路基本概况 | 第27-29页 |
3.1.1 九安隧道地理位置 | 第27页 |
3.1.2 九安隧道地形地貌 | 第27-28页 |
3.1.3 九安隧道自然景观 | 第28页 |
3.1.4 人文景观一兰州文化 | 第28-29页 |
3.1.5 气候类型 | 第29页 |
3.2 九安隧道洞口景观原貌与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3.2.1 九安隧道洞口景观原貌分析 | 第29-31页 |
3.2.2 九安隧道洞口景观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4 北环路九安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 第33-50页 |
4.1 九安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 第33-36页 |
4.1.1 九安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4.1.2 九安隧道洞口景观文化意境设计 | 第34-35页 |
4.1.3 九安隧道隧道洞口景观生态设计思想 | 第35-36页 |
4.2 九安隧道洞门形式设计 | 第36-41页 |
4.2.1 西出入口洞门形式设计 | 第36-40页 |
4.2.2 东出入口洞门形式设计 | 第40-41页 |
4.3 九安隧道洞口边坡、仰坡文化性设计 | 第41-44页 |
4.3.1 西出入口坡面景观文化设计 | 第41-42页 |
4.3.2 东出入口坡面景观文化设计 | 第42-44页 |
4.4 九安隧道东西出入口铭牌设计 | 第44页 |
4.5 九安隧道洞口配电房等附属设施设计 | 第44-45页 |
4.6 洞口其他设计要素对司机安全性和舒适性影响研究 | 第45-48页 |
4.6.1 洞内外明适应和暗适应对驾驶员的影响 | 第45页 |
4.6.2 洞口周围绿化设计 | 第45-46页 |
4.6.3 洞口周围铺装设计 | 第46-47页 |
4.6.4 洞口相关警示标识人性化设计 | 第47-48页 |
4.7 小结 | 第48-50页 |
5 相同地域文化下城市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用方法探讨 | 第50-53页 |
5.1 分析研究同等地域文化下隧道洞口景观普遍性的问题 | 第50页 |
5.2 因地制宜式的地域文化隧道景观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5.3 地域环境下隧道洞口景观与文化设计可行性研究 | 第51-5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53-54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