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烟蚜、早春烟蚜及天敌调查 | 第17-24页 |
2.1 调查方法 | 第17-18页 |
2.1.1 有翅蚜迁飞规律调查方法 | 第17页 |
2.1.2 烟蚜及天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 | 第17-18页 |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3页 |
2.2.1 有翅蚜黄皿诱蚜结果 | 第18页 |
2.2.2 烟蚜田间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 第18-19页 |
2.2.3 烟蚜种群数量与降雨相关性分析 | 第19-20页 |
2.2.4 烟蚜天敌田间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 第20-21页 |
2.2.5 蚜传病(PVY+CMV)病情指数 | 第21-22页 |
2.2.6 放蜂量与放蜂时间确定 | 第22-23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23-24页 |
2.3.1 烟蚜田间种群消长规律 | 第23页 |
2.3.2 烟蚜天敌种群变化规律 | 第23页 |
2.3.3 放蜂量与放蜂时间 | 第23-24页 |
第3章 凤冈县放蜂方式的效果与成本研究 | 第24-2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3.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24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24-27页 |
3.2.1 放蜂方式对烟蚜茧蜂寄生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2 不同放蜂方式对运行成本的影响 | 第25-27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27-28页 |
第4章 凤冈县推广模式及运行成本研究 | 第28-3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4.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28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4.2.1 不同推广模式对僵蚜寄生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4.2.2 不同推广模式对成本的影响 | 第30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5章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推广效果验证 | 第32-44页 |
5.1 技术推广方案 | 第32-34页 |
5.1.1 指导思想 | 第32页 |
5.1.2 推广目标 | 第32页 |
5.1.3 工作措施 | 第32-34页 |
5.2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面积 | 第34-35页 |
5.3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推广效果 | 第35-37页 |
5.4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经济效益 | 第37-40页 |
5.4.1 防治成本降低 | 第37-38页 |
5.4.2 运作利润增加 | 第38-39页 |
5.4.3 农药成本支出减少 | 第39-40页 |
5.5 农药施用与农残风险减少 | 第40页 |
5.5.1 农药施用次数减少 | 第40页 |
5.5.2 农残检出率降低 | 第40页 |
5.6 大农业推广效果 | 第40-41页 |
5.7 小结与讨论 | 第41-44页 |
5.7.1 烟蚜防治效果 | 第41-42页 |
5.7.2 项目推广力度不断加强 | 第42-43页 |
5.7.3 项目经济环境效益 | 第43页 |
5.7.4 项目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4-51页 |
6.1 烟蚜种群消长规律与烟蚜防治 | 第44-45页 |
6.1.1 烟蚜种群消长规律与烟蚜防治适期 | 第44页 |
6.1.2 主要的烟蚜防治措施 | 第44-45页 |
6.2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推广效果评价 | 第45-47页 |
6.2.1 完成了特殊气候下的技术组装 | 第45页 |
6.2.2 烟蚜茧蜂繁殖技术的创新与探索 | 第45-46页 |
6.2.3 建立了推广体系 | 第46页 |
6.2.4 推广效果良好 | 第46-47页 |
6.3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推广中存在的不足 | 第47-48页 |
6.3.1 实施效果不平衡 | 第47页 |
6.3.2 技术掌握不全面 | 第47页 |
6.3.3 技术队伍不稳定 | 第47-48页 |
6.3.4 部分合作社和烟农配合不够 | 第48页 |
6.4 山区烟蚜茧蜂推广前景与展望 | 第48-51页 |
6.4.1 合理利用贵州省测报网络,逐步实行精准放蜂 | 第48页 |
6.4.2 继续深化研究,进一步完善烟蚜茧蜂繁放技术 | 第48-49页 |
6.4.3 搭建繁蜂体系,探索适宜山区的推广运行模式 | 第49页 |
6.4.4 组建专业团队,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 第49-50页 |
6.4.5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