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不甘与无奈—郑若庸文学心态研究三题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10-21页
    (一) 郑若庸的生平及文学创作第10-11页
    (二) 研究现状综述第11-18页
        1. 戏剧方面的研究第11-16页
        2. 诗文别集方面的研究第16页
        3. 山人身份方面的研究第16-18页
    (三) 研究意义及目标第18-21页
一 郑若庸文学交游及其心态第21-57页
    (一) 与吴中文士的交游第21-33页
        1. 与吴中前辈的交游第22-25页
        2. “至交好友”陆粲第25-28页
        3. 作《东湖诗卷序》的谄谀心态第28-29页
        4. “通家累世”之好——王榖祥第29-30页
        5. 缘何难以融入吴中主流士人群体?第30-33页
    (二) 与复古派成员的交游第33-45页
        1. 与复古派主要成员的交游第34-38页
        2. 与复古外围阵营成员的交游第38-41页
        3. 追随心态与被拒结局间的落差第41-45页
    (三) 北游生活及其交游第45-57页
        1. 初探郑若庸与谢榛之真实关系第45-48页
        2. 不甘与挣扎——往来于彰德和帝阙之间第48-53页
        3. 《类隽》编修的立言心态第53-55页
        4. 生前酬唱之繁忙与客死他乡之凄凉第55-57页
二 诗文创作:繁荣的商业氛围侵袭下文人生存的无奈第57-78页
    (一) 复古明道的自觉追求第57-63页
        1. 复古第57-59页
        2. 明道第59-60页
        3. 文学成就初探第60-63页
    (二) 重利而讳言利的矛盾心态第63-65页
    (三) 《蛣蜣集》到《北游漫稿》:多重转变下的被动心态第65-69页
    (四) 主人翁“千人一面”第69-78页
三 戏剧创作:落魄士人的虚幻追求第78-100页
    (一) 《玉玦记》的立意——对教化主题的主动选择第79-91页
        1. 时代背景下的自觉选择第80-83页
        2. 个人原因第83-85页
        3. 创作心态初探第85-91页
    (二) 落魄士人的幻想及对士大夫理想生活的追求第91-100页
        1. 《五福记》创作动机第91-92页
        2. 对科举通达的执着第92-94页
        3. 对功业富贵的渴望心态第94-95页
        4. 理想中的女性形象第95-100页
结语第100-101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附录第105-127页
作者简历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言诗歌研究
下一篇:清代苏州潘氏家族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