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食蟹猴ACL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3-31页 |
1 引言 | 第13-1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4-20页 |
3 结果 | 第20-23页 |
4 讨论 | 第23-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第二章 食蟹猴单膝ACL损伤模型中ACL与胭绳肌本体感受器的变化 | 第31-46页 |
1 引言 | 第31-3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2-36页 |
3 结果 | 第36-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第三章 NT-3/TrkC信号通路在ACL本体感觉损伤中的作用 | 第46-76页 |
1 引言 | 第46-4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7-57页 |
3 结果 | 第57-65页 |
4 讨论 | 第65-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第四章 电针逆向干预ACL-腘绳肌反射弧激活本体感觉NT-3/TrkC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 第76-97页 |
1 引言 | 第76-7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77-81页 |
3 结果 | 第81-89页 |
4 讨论 | 第89-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全文小结 | 第97-98页 |
综述 | 第98-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页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6-1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118-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