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生长信息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2页
        1.2.1 空间变异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8-11页
        1.2.2 生长信息的空间变异性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技术路线第12-14页
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第14-26页
    2.1 试验设计第14-15页
        2.1.1 试验地概况第14页
        2.1.2 试验项目的采样与测定第14-15页
    2.2 研究方法第15-26页
        2.2.1 地统计学理论第15-20页
        2.2.2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第20-23页
        2.2.3 P-M蒸腾蒸发模型第23-26页
3 水稻生长信息的空间变异性分析第26-48页
    3.1 水稻生长信息的合理采样数和相关性分析第26-30页
        3.1.1 合理采样数分析第26-27页
        3.1.2 相关性分析第27-30页
    3.2 水稻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异性第30-38页
        3.2.1 叶面积指数的统计特征值第31-32页
        3.2.2 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异性第32-38页
    3.3 水稻株高的空间变异性第38-42页
        3.3.1 株高的统计特征量第38-39页
        3.3.2 株高的空间变异性第39-42页
    3.4 水稻产量的空间变异性第42-43页
        3.4.1 产量的统计特征量第42页
        3.4.2 产量的空间变异性第42-43页
    3.5 水稻蒸发蒸腾量的空间变异性第43-48页
        3.5.1 蒸发蒸腾量的统计特征量第43-44页
        3.5.2 蒸发蒸腾量的空间变异性第44-48页
4 普通克里格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法的比较第48-51页
    4.1 插值精度评价指标第48页
    4.2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实现第48-49页
        4.2.1 基于matlab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实现第48-49页
        4.2.2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训练准则第49页
    4.3 OK法与RBF法插值精度结果第49-5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5.1 结论第51-52页
    5.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邮鸭VLDLR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多态性与生长和屠宰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不同机型栽插规格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