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混纺织物论文

编织型抗菌真丝缝合线的制备工艺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医用手术缝合线概述第11-13页
        1.1.1 缝合线的性能要求第11-12页
        1.1.2 缝合线的分类第12页
        1.1.3 缝合线的型号第12-13页
    1.2 医用真丝编织缝合线第13-14页
        1.2.1 真丝编织缝合线概述第13页
        1.2.2 真丝编织缝合线的优点第13-14页
        1.2.3 真丝编织缝合线的缺点第14页
    1.3 手术部位感染(SSIs)第14-15页
        1.3.1 SSIs 常见病原菌第14-15页
        1.3.2 SSIs 危害第15页
        1.3.3 SSIs 预防措施第15页
    1.4 抗菌缝合线第15-20页
        1.4.1 抗菌方法第16-17页
        1.4.2 药物缓释技术第17-19页
        1.4.3 抗菌缝合线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0-22页
        1.5.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真丝复丝纱抗菌涂层工艺探讨第22-35页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22-2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3页
        2.1.3 测试用菌种第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6页
        2.2.1 抗菌涂层工艺第23-24页
        2.2.2 缝合线线径和质量测试第24-25页
        2.2.3 缝合线抗菌性能测试第25-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4页
        2.3.1 涂层工艺对缝合线线径和质量的影响第26-28页
        2.3.2 涂层工艺对缝合线抗菌性能的影响第28-30页
        2.3.3 抗菌药物含量对缝合线抗菌性能的影响第30-31页
        2.3.4 PCL 相对分子质量对缝合线抗菌性能的影响第31-32页
        2.3.5 PCL 浓度对缝合线抗菌性能的影响第32-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涂层工艺对缝合线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第35-43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5页
        3.1.1 实验材料第35页
        3.1.2 实验仪器第35页
    3.2 实验方法第35-37页
        3.2.1 复丝纱性能测试第35-36页
        3.2.2 缝合线打结力学性能测试第36页
        3.2.3 缝合线弯曲刚度测试第36-37页
        3.2.4 缝合线摩擦力测试第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2页
        3.3.1 涂层工艺对真丝复丝纱性能的影响第37-39页
        3.3.2 涂层工艺对缝合线打结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9-40页
        3.3.3 涂层工艺对缝合线弯曲刚度的影响第40-41页
        3.3.4 涂层工艺对缝合线摩擦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编织工艺对抗菌缝合线性能的影响第43-52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3页
        4.1.1 实验材料第43页
        4.1.2 实验仪器第43页
    4.2 缝合线的编织成型第43-45页
        4.2.1 编织机工作原理第43-44页
        4.2.2 编织物的组织结构第44-45页
        4.2.3 编织缝合线的结构参数第45页
        4.2.4 缝合线的编织工艺参数第45页
    4.3 实验方法第45-46页
        4.3.1 缝合线的结构分析第45-46页
        4.3.2 缝合线的抗菌性能测试第46页
        4.3.3 缝合线的力学性能测试第46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4.4.1 编织工艺对缝合线形态结构的影响第46-48页
        4.4.2 编织工艺对缝合线抗菌性能的影响第48页
        4.4.3 编织工艺对缝合线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8-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抗菌编织缝合线热处理工艺研究第52-64页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2页
        5.1.1 实验材料第52页
        5.1.2 实验仪器第52页
    5.2 缝合线的热处理工艺第52-54页
        5.2.1 热处理的原理和意义第52-53页
        5.2.2 热处理的主要工艺参数第53页
        5.2.3 实验方法第53-5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4-62页
        5.3.1 热处理对缝合线外观形态的影响第54页
        5.3.2 热处理对缝合线抗菌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5.3.3 热处理对缝合线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5-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主要结论第64-65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成果目录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氟聚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静电纺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压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