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信息光学论文--全息光学论文

基于FPGA的全息再现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数字全息术简介第12-14页
        1.1.1 全息术发展史第12页
        1.1.2 数字全息术第12-14页
        1.1.3 数字全息术的瓶颈第14页
    1.2 研究目的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4-15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FPGA技术简介第16-17页
        1.3.1 FPGA发展史第16-17页
        1.3.2 FPGA技7术第17页
        1.3.3 FPGA技术的应用第17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全息再现的基础理论第19-32页
    2.1 全息术原理简述第19-23页
        2.1.1 全息术的波前记录第19-20页
        2.1.2 全息术的波前再现第20-22页
        2.1.3 全息图的分类第22-23页
    2.2 菲涅尔全息图及其再现算法第23-25页
        2.2.1 基于菲涅尔衍射积分的全息图记录第23-24页
        2.2.2 菲涅尔全息图的数字全息再现算法第24-25页
    2.3 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及其再现算法第25-28页
        2.3.1 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记录第25-26页
        2.3.2 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再现第26-27页
        2.3.3 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简介第27-28页
    2.4 全息图的缩放算法简介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FPGA开发工具介绍第32-38页
    3.1 FPGA编程语言第32-33页
        3.1.1 VHDL语言简介第32-33页
        3.1.2 Verilog HDL语言简介第33页
    3.2 FPGA的软件开发环境第33-36页
        3.2.1 QuartusⅡ12.0的简介第34-35页
        3.2.2 ModelSim-Altera 10.0d的简介第35-36页
    3.3 CycloneⅢ系列器件简介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全息再现系统的FPGA设计第38-65页
    4.1 FPGA的设计方法和流程第38-40页
    4.2 全息再现和缩放系统设计框图第40-41页
    4.3 系统各个模块设计第41-64页
        4.3.1 JPEG格式简介第41-43页
        4.3.2 Micro SD Card的驱动原理第43-47页
        4.3.3 基于Micro SD Card的数据输入模块设计第47-49页
        4.3.4 再现计算模块设计第49-56页
        4.3.5 缩放计算模块设计第56-60页
        4.3.6 显示模块设计第60-64页
        4.3.7 全息缩放系再现统模块连接示意图第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全息再现系统的基于FPGA硬件实现第65-94页
    5.1 基于Micro SD Card的数据输入模块实现第65-72页
        5.1.1 构架Nios Ⅱ处理器系统硬件第65-66页
        5.1.2 编写应用程序第66-70页
        5.1.3 添加时序控制模块并仿真第70-72页
    5.2 再现计算模块实现第72-81页
        5.2.1 基于IP核的FFT运算器第73-75页
        5.2.2 FFT模块仿真验证第75-77页
        5.2.3 2DFFT模块第77-80页
        5.2.4 后续数据处理模块第80-81页
        5.2.5 再现计算模块第81页
    5.3 全息缩放计算模块实现第81-86页
        5.3.1 前期数据处理模块第81-84页
        5.3.2 后期数据处理模块第84页
        5.3.3 FFTshift模块第84-85页
        5.3.4 全息缩放计算模块第85-86页
    5.4 VGA显示模块实现第86-87页
    5.5 全息再现系统整体实现第87页
    5.6 基于FPGA的全息再现结果第87-90页
    5.7 基于FPGA的全息缩放结果第90-93页
    5.8 误差产生原因分析第93页
    5.9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6页
    6.1 工作总结第94-95页
    6.2 展望和后续研究方向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附录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帕海浮游病毒时空分布及g20基因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