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读华裔美国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9页
1 空间理论和身份认同理论概述第9-15页
   ·空间理论第9-12页
   ·身份认同理论第12-14页
   ·空间理论与身份认同理论的结合第14-15页
     ·空间身份化第14页
     ·身份空间化第14-15页
2 唐人街空间解读第15-22页
   ·中国的在场第15-16页
   ·美国的在场第16-18页
   ·唐人街的在场第18-22页
     ·家庭成员关系的变化第19页
     ·经济生产模式的变化第19-20页
     ·中西文化冲突第20页
     ·新一代华裔之间的不同第20页
     ·宗教信仰的混杂第20-22页
3 第一代华人的身份寻根第22-26页
   ·重读美国西部,追寻华人历史第22-24页
   ·三藩公寓——对华人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阉割第24-26页
4 第二代华人的身份错置第26-33页
   ·利昂:拥有美国绿卡的外国人第26-30页
     ·天使岛:华人身份被质疑的开始第26-27页
     ·美国梦的彻底破灭第27-30页
   ·杜尔西:移民妇女的悲哀第30-33页
     ·横向关系:第三世界中的第一世界,第一世界中的第三世界第30-31页
     ·纵向关系:双重空间的双重压迫第31-33页
5 新一代华裔的身份重建第33-43页
   ·莱拉和梅森:年轻华裔的身份重建第34-39页
     ·莱拉:为自己定义第34-38页
     ·梅森:新一代的华裔男性第38-39页
   ·安娜:归属感的缺失第39-41页
   ·尼娜:奢侈的飞行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独具匠心的读者召唤结构--《野草在歌唱》的叙事策略探析
下一篇: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明威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