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谈诗》诗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论文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赵士喆及其著述概述 | 第13-19页 |
(一)赵士喆的家世 | 第13页 |
(二)赵士喆的生平及其著述 | 第13-17页 |
(三)《石室谈诗》概述 | 第17-19页 |
二、《石室谈诗》的诗学思想 | 第19-50页 |
(一)《石室谈诗》的诗学背景 | 第19-30页 |
1.明代诗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19-23页 |
2.明代诗学发展分期概述 | 第23-25页 |
3.《石室谈诗》的时代学术背景 | 第25-30页 |
(二)《石室谈诗》的诗学思想 | 第30-50页 |
1.论宗孔孟,宗尚温厚 | 第30-34页 |
2.诗学盛唐,师法老杜 | 第34-39页 |
3.以识为主,重视法度 | 第39-43页 |
4.主张个性,独出机杼 | 第43-44页 |
5.讲究用事,不废议论 | 第44-48页 |
6.务去庸俗,求新求变 | 第48-50页 |
三、《石室谈诗》的价值与不足 | 第50-63页 |
(一)《石室谈诗》的价值 | 第50-60页 |
1.情词理法参酌折中 | 第51-55页 |
2.不拘时代称妙宋元 | 第55-57页 |
3.首重诗品,兼论善恶 | 第57-60页 |
(二)《石室谈诗》的不足 | 第60-63页 |
四、《石室谈诗》的影响与启示 | 第63-66页 |
(一)《石室谈诗》的影响 | 第63-64页 |
(二)对中国当代诗学的启示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