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的环境教育立法基础分析 | 第10-15页 |
·环境问题、环境教育与环境教育立法的关系 | 第10-11页 |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环境教育 | 第10-11页 |
·环境教育需要环境教育法的规制 | 第11页 |
·我国的环境教育现状 | 第11-13页 |
·我国的环境教育政策及立法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环境教育立法的社会基础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环境教育立法与启示 | 第15-25页 |
·美国环境教育法概况 | 第15-16页 |
·巴西环境教育法概况 | 第16页 |
·日本环境教育法概况 | 第16-17页 |
·台湾环境教育法概况 | 第17-18页 |
·韩国环境教育法概况 | 第18-19页 |
·菲律宾环境教育法概况 | 第19-20页 |
·启示 | 第20-24页 |
·立法背景 | 第20页 |
·明确规定实施环境教育的主管部门及其职责 | 第20-21页 |
·建立健全环境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激励机制 | 第21页 |
·明确环境教育的多层次性和广泛性 | 第21-23页 |
·政府主管机构制定环境教育计划并保证实施 | 第23页 |
·实施环境教育评估 | 第23-24页 |
·环境教育信息公开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基本构想 | 第25-38页 |
·环境教育立法的直接目的 | 第25-26页 |
·促进全民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和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第25页 |
·保障各项环境保护法的贯彻实施 | 第25-26页 |
·促进并保障环境教育课程的发展与实施 | 第26页 |
·环境教育立法的间接目的 | 第26页 |
·环境教育法的立法原则 | 第26-30页 |
·环境教育的政府主导、国家保障原则 | 第27-28页 |
·学校环境教育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原则 | 第28页 |
·地域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原则 | 第28-30页 |
·环境教育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 第30-36页 |
·环境教育资料信息制度 | 第30页 |
·环境教育情况普查评价制度 | 第30页 |
·环境教育合作交流制度 | 第30-31页 |
·环境教育法的保障制度 | 第31-36页 |
·环境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的设定 | 第36-38页 |
·行政法律责任 | 第36-37页 |
·免责条款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