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及其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1.1.1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 第11页 |
1.1.2 质量性状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1.3 质量性状基因定位方法介绍 | 第12-13页 |
1.1.4 数量性状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5 群体构建 | 第14-15页 |
1.2 部分性状介绍及其定位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2.1 棉花花器官相关的质量性状介绍和定位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2 叶片颜色和叶绿素含量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棉花质量性状的初定位 | 第20-3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性状调查 | 第20-21页 |
2.1.3 遗传分析 | 第21页 |
2.1.4 CTAB法DNA提取 | 第21-23页 |
2.2 分离体混合分析 | 第23-26页 |
2.2.1 分离体混合分析定义 | 第23页 |
2.2.2 DNA样品混池测序 | 第23-24页 |
2.2.3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第24-25页 |
2.2.4 用于定位的测序数据筛选 | 第25-26页 |
2.2.5 SNP-index方法关联定位 | 第2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2.3.1 卡方检验结果 | 第26-28页 |
2.3.2 关联定位结果 | 第28-30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陆海回交自交系群体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色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 第32-42页 |
3.1 材料方法 | 第32-36页 |
3.1.1 实验材料与群体构建 | 第32页 |
3.1.2 性状调查 | 第32页 |
3.1.3 BILs分离群体开发高密度分子标签,进行遗传图谱构建 | 第32-36页 |
3.2 数据分析和QTL定位 | 第36页 |
3.2.1 表型数据分析 | 第36页 |
3.2.2 QTL定位方法 | 第36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3.3.1 群体内叶绿素含量和叶色分级基本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 第36-37页 |
3.3.2 叶绿素含量与叶色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页 |
3.3.3 叶绿素含量和叶色QTL定位结果 | 第37-41页 |
3.4 讨论与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