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磺酸粘多糖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淤积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一)前言 | 第13-14页 |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14-18页 |
| 1.材料 | 第14-15页 |
| 1.1 诊断标准 | 第14页 |
| 1.2 入选标准 | 第14页 |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4页 |
| 1.4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第14页 |
| 1.5 病例资料 | 第14-15页 |
| 2.治疗方法 | 第15页 |
| 2.1 治疗组 | 第15页 |
| 2.2 对照组 | 第15页 |
| 2.3 疗程 | 第15页 |
| 3.疗效性观测指标 | 第15-18页 |
| 3.1 皮损面积的评分 | 第15页 |
| 3.2 皮损严重程度评分 | 第15-16页 |
| 3.3 瘙痒症状评分 | 第16页 |
| 3.4 生活质量评分 | 第16页 |
| 3.5 不良反应 | 第16页 |
| 3.6 疗效评价 | 第16-17页 |
| 3.7 统计学处理 | 第17-18页 |
| (三)结果分析 | 第18-21页 |
| 1.基本信息分析 | 第18页 |
| 2.治疗前疗效指标分析 | 第18页 |
| 3.疗效性指标观察结果 | 第18-20页 |
| 3.1 总体疗效 | 第18-19页 |
| 3.2 改良EASI评分变化 | 第19页 |
| 3.3 治疗前后对瘙痒评分影响 | 第19-20页 |
| 3.4 治疗前后DLQI评分变化 | 第20页 |
| 4.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 第20-21页 |
| (四)讨论 | 第21-25页 |
| 1.淤积性皮炎的病因和治疗 | 第21-22页 |
| 2.实验用药的选择 | 第22-23页 |
| 3.展望与总结 | 第23-25页 |
| (五)结论 | 第25-26页 |
| (六)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 综述 | 第29-37页 |
| 1.淤积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 第29页 |
| 2.西医学对淤积性皮炎的治疗方法研究 | 第29-31页 |
| 2.1 加压疗法 | 第30页 |
| 2.2 物理治疗 | 第30页 |
| 2.3 药物治疗 | 第30-31页 |
| 2.4 手术治疗 | 第31页 |
| 2.5 介入疗法 | 第31页 |
| 3.中西医结合对淤积性皮炎的治疗方法研究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