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脾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 第15-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前言 | 第24-30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第一部分 唐旭东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挖掘 | 第30-6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2 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30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30页 |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30-3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1-34页 |
3.1 数据采集 | 第31-32页 |
3.2 数据提取及处理 | 第32页 |
3.3 质量控制与核查 | 第32页 |
3.4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4-47页 |
4.1 一般资料统计 | 第34-35页 |
4.2 症状以痞满、胃脘痛为主 | 第35-36页 |
4.3 舌象 | 第36-37页 |
4.4 脉象以脉细为主 | 第37页 |
4.5 疾病诊断 | 第37-38页 |
4.6 治法以健脾为主 | 第38-39页 |
4.7 方剂以香苏饮、四君子汤为主 | 第39页 |
4.8 中药以健脾为主 | 第39-47页 |
5 讨论 | 第47-59页 |
5.1 从脾虚论治各症 | 第47-52页 |
5.2 舌、脉象以反应脾虚者为主 | 第52页 |
5.3 选方以健脾行气为主 | 第52页 |
5.4 用药以健脾为核心 | 第52-55页 |
5.5 治疗规律总结 | 第55-59页 |
6 小结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二部分 胃黏膜萎缩性背景下H.pylori感染与TLR4/CDX2的相关性研究 | 第61-9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6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1-66页 |
2.1 病历资料 | 第61页 |
2.2 试剂和仪器 | 第61-6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63-65页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65-6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6-82页 |
3.1 入组病例及组织学分组 | 第66页 |
3.2 临床特征 | 第66-67页 |
3.3 TLR4在CSG组、IM组、Dys组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 | 第67-69页 |
3.4 CDX2在IM组、Dys组的表达明显高于CSG组 | 第69-71页 |
3.5 MUC2在IM组,Dys组中的表达高于CSG组 | 第71-73页 |
3.6 MUC5AC在IM组、Dys组中的表达低于CSG组 | 第73-75页 |
3.7 MUC6在IM组、Dys组中的表达低于CSG组 | 第75-77页 |
3.8 CD10在CSG组、IM组、Dys组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 | 第77-78页 |
3.9 TNFα表达等级在CSG组、IM组、Dys组中呈上升趋势 | 第78-80页 |
3.10 TNFα、CDX2与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 | 第80-82页 |
4 讨论 | 第82-86页 |
4.1 TLR4在CSG组、IM组、Dys组中表达呈上升趋势 | 第83-84页 |
4.2 CDX2在CSG组、IM组、Dys组中差异表达 | 第84页 |
4.3 MUC2、MUC5AC、MUC6、CD10、TNFα的表达差异 | 第84-86页 |
5 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结语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个人简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