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鲁棒性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基础研究 | 第16-34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数字基础模型 | 第16-19页 |
2.3 自适应算法度量准则 | 第19-22页 |
2.4 误差模型及其对波束形成器的影响 | 第22-25页 |
2.4.1 误差模型 | 第23-24页 |
2.4.2 误差对波束形成器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经典的具有鲁棒性的波束形成算法 | 第25-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导向矢量估计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 第34-51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基于一种新的约束条件的RAB算法 | 第35-41页 |
3.2.1 算法描述 | 第35-38页 |
3.2.2 性能仿真 | 第38-41页 |
3.3 一种基于不确定集导向矢量估计的RAB算法 | 第41-50页 |
3.3.1 算法描述 | 第41-43页 |
3.3.2 性能仿真 | 第43-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 第51-72页 |
4.1 引言 | 第51-54页 |
4.2 基于一种高效信号源功率估计的RAB算法 | 第54-65页 |
4.2.1 算法描述 | 第54-59页 |
4.2.2 性能仿真 | 第59-65页 |
4.3 基于干扰信号子空间的一种RAB算法 | 第65-71页 |
4.3.1 算法描述 | 第65-67页 |
4.3.2 性能仿真 | 第67-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总结 | 第72-73页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