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叉车电控系统的发展背景 | 第10-11页 |
1.1.2 基于组态来开发电控系统平台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现有的电控系统开发模式 | 第12-14页 |
1.2.2 现有的电控系统开发平台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特色和创新 | 第15-16页 |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 | 第16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叉车电控系统功能分析 | 第18-30页 |
2.1 叉车电控系统概述 | 第18-19页 |
2.2 叉车电机控制系统 | 第19-24页 |
2.2.1 叉车电机控制 | 第19-22页 |
2.2.2 磁场定向控制 | 第22-24页 |
2.3 叉车电控系统应用功能分析与设计 | 第24-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微控制器F28069M的运行平台 | 第30-40页 |
3.1 F28069M功能划分 | 第31-36页 |
3.1.1 片内InstaSPIN-FOC模块库 | 第32-34页 |
3.1.2 片内InstaSPIN-MOTION和SpinTAC模块库 | 第34-36页 |
3.2 通信模块设计 | 第36-39页 |
3.2.1 CAN驱动程序设计 | 第37-38页 |
3.2.2 J1939协议设计 | 第38-39页 |
3.3 组态思想的应用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visualstudio的软件平台开发设计 | 第40-60页 |
4.1 软件开发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40-57页 |
4.1.1 开发平台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40-41页 |
4.1.2 上位机的文件解析器软件设计 | 第41-53页 |
4.1.3 下位机的语句解释器软件设计 | 第53-57页 |
4.2 开发平台的测试与验证 | 第57-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叉车电控系统开发平台实验 | 第60-70页 |
5.1 叉车电控系统硬件平台 | 第60-63页 |
5.2 叉车电控系统组态软件联调测试 | 第63-64页 |
5.2.1 Simulink控制模型解释器 | 第63页 |
5.2.2 电机和叉车控制软件 | 第63-64页 |
5.2.3 叉车运行调试及运行监控软件 | 第64页 |
5.3 叉车驱动电机控制组态试验 | 第64-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