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视域下大学校长胜任特征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言 | 第10-17页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 | 第12-15页 |
1.2.1 大学校长职业化研究 | 第12-13页 |
1.2.2 管理者胜任特征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大学校长胜任特征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7-30页 |
2.1 大学校长职业化理论 | 第17-20页 |
2.1.1 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概念内涵 | 第17-18页 |
2.1.2 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要求 | 第18-20页 |
2.2 教育家大学校长领导理论 | 第20-23页 |
2.2.1 教育家大学校长领导特质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教育家大学校长领导行为理论 | 第21-23页 |
2.3 教育家大学校长胜任特征理论 | 第23-30页 |
2.3.1 胜任特征的概念与内涵 | 第23-24页 |
2.3.2 胜任特征的识别方法 | 第24-27页 |
2.3.3 胜任特征模型 | 第27-30页 |
3 美国大学校长职业化与胜任特征分析 | 第30-40页 |
3.1 美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发展历程 | 第30-33页 |
3.1.1 殖民地学院时期——兼职牧师型校长 | 第30-31页 |
3.1.2 研究型大学时期——学者领袖型校长 | 第31页 |
3.1.3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管理专家型校长 | 第31-32页 |
3.1.4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职业经理型校长 | 第32-33页 |
3.2 美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现状分析 | 第33-35页 |
3.2.1 美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特征 | 第33-34页 |
3.2.2 美国大学校长的角色与职责 | 第34-35页 |
3.3 美国职业化大学校长胜任特征分析 | 第35-38页 |
3.3.1 学校治理的全身心 | 第36页 |
3.3.2 教育理念的实践性 | 第36-37页 |
3.3.3 人格魅力的感召性 | 第37-38页 |
3.4 美国职业化大学校长胜任特征的启示 | 第38-40页 |
3.4.1 校长应有教育家思想,做到教育家治校 | 第38页 |
3.4.2 扩大办学自主权保障校长教育思想的实现 | 第38-40页 |
4 大学校长角色定位与胜任特征识别 | 第40-50页 |
4.1 基于实践探索的大学校长角色偏差 | 第40-44页 |
4.1.1 事务观与官员型校长偏差 | 第40-41页 |
4.1.2 绩效观与CEO型校长偏差 | 第41-43页 |
4.1.3 学术观与学科型校长偏差 | 第43-44页 |
4.2 基于理论建构的大学校长角色定位 | 第44-46页 |
4.2.1 角色定位之教育家校长 | 第44-45页 |
4.2.2 角色定位之专业校长 | 第45-46页 |
4.3 大学校长胜任特征识别 | 第46-50页 |
4.3.1 职责驱动的胜任特征识别 | 第46-47页 |
4.3.2 产出驱动的胜任特征识别 | 第47-48页 |
4.3.3 趋势驱动的胜任特征识别 | 第48-50页 |
5 职业化视域下大学校长胜任特征指标体系构建 | 第50-67页 |
5.1 “5D”大学校长胜任特征 | 第50-51页 |
5.2 基于访谈法的胜任特征内容探索 | 第51-57页 |
5.2.1 访谈对象选择 | 第51-52页 |
5.2.2 访谈实施步骤 | 第52-53页 |
5.2.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5.3 大学校长胜任特征指标解释 | 第57-67页 |
5.3.1 教育伦理 | 第58-59页 |
5.3.2 个人特质 | 第59-61页 |
5.3.3 教育理念 | 第61-62页 |
5.3.4 知识素养 | 第62-63页 |
5.3.5 治校能力 | 第63-67页 |
6 结语 | 第67-71页 |
6.1 走出角色偏差,促进教育家校长生成 | 第67页 |
6.2 完善配套机制,创设校长职业化条件 | 第67-68页 |
6.3 量化胜任特征,推进校长自主遴选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