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不同配比18α-与18β-甘草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与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9-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7页
    1.1 酒精性肝损伤临床研究进展第14-21页
        1.1.1 酒精性肝损伤的临床指征第14-18页
        1.1.2 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治疗第18-21页
    1.2 酒精性肝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第21-25页
        1.2.1 氧化应激与酒精性肝损伤第22-23页
        1.2.2 炎症因子与酒精性肝损伤第23-25页
        1.2.3 营养机制与酒精性肝损伤第25页
        1.2.4 其他因素与酒精性肝损伤第25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27页
第2章 不同配比18α-与18β-甘草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影响的研究第27-35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材料第27-29页
        2.2.1 实验动物第27页
        2.2.2 主要仪器第27-28页
        2.2.3 试剂第28-29页
    2.3 方法第29-30页
        2.3.1 模型制备与动物分组第29页
        2.3.2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第29页
        2.3.3 口服葡萄糖耐糖量试验(OGTT)第29页
        2.3.4 统计学处理第29-30页
    2.4 结果第30-33页
        2.4.1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酶的影响第30-31页
        2.4.2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蛋白的影响第31-32页
        2.4.3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总胆红素及总胆汁酸的影响第32页
        2.4.4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糖代谢的影响第32-33页
    2.5 讨论第33-35页
第3章 不同配比18α-与18β-甘草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重要脏器病理组织影响的研究第35-46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材料第35-36页
        3.2.1 实验动物第35页
        3.2.2 主要仪器第35-36页
        3.2.3 试剂第36页
    3.3 方法第36-39页
        3.3.1 模型制备与动物分组第36页
        3.3.2 脏器指数计算方法第36页
        3.3.3 肝脏油红O染色第36-37页
        3.3.4 肝脏、肾脏和脾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第37-38页
        3.3.5 肝脏病理组织检测标准第38页
        3.3.6 统计学处理第38-39页
    3.4 结果第39-45页
        3.4.1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各大系统中重要脏器指数的影响第39-41页
        3.4.2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形态学分析第41-43页
        3.4.3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肾脏病理的影响第43-44页
        3.4.4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脾脏病理的影响第44-45页
    3.5 讨论第45-46页
第4章 不同配比18α-与18β-甘草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炎症因子表达的研究第46-54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材料第46-47页
        4.2.1 实验动物第46-47页
        4.2.2 主要仪器第47页
        4.2.3 试剂第47页
    4.3 方法第47-49页
        4.3.1 模型制备与动物分组第47页
        4.3.2 炎症因子的检测第47-49页
        4.3.3 统计学处理第49页
    4.4 结果第49-52页
        4.4.1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促炎因子表达量的影响第49-50页
        4.4.2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抗炎因子和其他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影响第50-51页
        4.4.3 不同配比18α-Gly与18β-Gly对酒精性肝损伤中趋化因子表达量的影响第51-52页
    4.5 讨论第52-54页
第5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痛风1号方治疗非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芒果苷抗酒精性肝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